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之而来的,是“低头族”的产生。然而,记者发现,如今的“低头族”不再仅仅是年轻人,有不少“银发一族”也加入了进来。事实上,智能手机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之余,能帮他们跟上快速变化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有人因为过度沉迷手机而影响家庭和谐,甚至受骗。
父母沉迷“果园”游戏
女儿又心疼又生气
来自桐城的徐婷是一家教育辅导机构的人事主管,工作稳定,收入也很可观,但是最近,她和父母因为玩手机的事闹起了不愉快。
徐婷介绍,自己的爸妈今年50 多岁,在老家做点小生意,平时不忙的时候就和邻居打打麻将、斗斗地主消遣时间。
最近在牌友的推荐下,他们疯狂迷恋上了某购物平台推出的一款“××果园”游戏,“就是那种虚拟果园,每天浇水施肥,果实成熟了就可以兑换免费水果。”
其实,徐婷一开始也能理解父母玩这些游戏,毕竟子女不在身边陪伴,再加上平时的娱乐活动也不是很丰富,玩玩手机打发时间很正常。
可是徐婷最近却发现,父母似乎有些“痴狂”了,“他们每天通过分享链接,让身边的亲朋好友注册账号,然后给他们的作物浇水、施肥、送能量……”
徐婷也多次和父母提到,如果想吃水果,她可以直接联系原产地,发货寄给他们,水果不仅新鲜,价格也不贵。但是父母依然几乎“全天候”地盯着“果园”开花结果,还把周围的人也拉了进来。“我们有工作,也不方便随时待命浇水施肥,再说看手机时间太长对眼睛也不好。”徐婷说,自己有点生气,又有些心疼,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徐婷的父亲说,有时候看到别人的“果实”多,自己就会让女儿帮忙助力,也就是手指点几下的事,又不麻烦,没想到女儿却理解不了,“我们在家也不太忙,手机上这种活动挺有趣的,正好打发时间,还能吃到免费水果。身边的牌友都在玩这个,大家都挺喜欢的。”
一天至少看五小时
老人颈椎出了毛病
前段时间,家住合肥南屏家园小区的王钢大爷因为头晕进了医院,血压等各方面检查显示都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拍片检查才发现,颈椎曲度变直压迫了神经是头晕的最大诱因。“我爸早就退休了,平时也没什么伏案的工作,但就是爱看手机。”王大爷的女儿王女士告诉记者,父亲还没有退休的时候,并不经常使用手机;可是退休之后,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长明显增多了。
“他不爱运动,每次我回家,就看他窝在沙发上看手机。”王女士说,有时候自己回娘家过周末,发现父亲除了做饭和吃饭的时候稍微动一动,大部分时间都戴着老花镜,捧着手机。“我看他有时候看视频,有时候点文章看,偶尔还在手机上玩玩游戏……上厕所的时候都抱着手机。”
王大爷也坦言,自己退休刚闲下来的时候,没什么爱好,老伴还没退休,所以一个人在家也比较无聊。“以前都是看看电视,现在发现看手机更方便。”王大爷说,自己喜欢看军事节目和球赛,随时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的视频APP 找到,每天都要看军事新闻,也订阅了大量的微信公众号,看起来很过瘾,别的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孩子给我买的手机屏幕很大,看起来也很流畅。”
由于有些赛事比如欧冠是在晚上播出,王大爷说,自己有时候也会熬夜看一看,戴着耳机看也不打扰别人。每天用手机的时间有多久?王大爷坦言,自己的确有些上瘾,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五个小时以上。
前段时间,身体一向不错的王大爷开始觉得颈椎酸痛,起床的时候也发生了头晕的状况,“开始以为是血压的问题,结果去医院查了还可以,女儿就跟医生提到我爱看手机,检查了一下果然是颈椎的问题。”王大爷说,经过这次之后,自己也有所反省,还是应该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或者找点别的事情做做打发打发闲暇时光,劳逸结合才比较好。
手机上网乐趣多
也要小心防诈骗
2018 年3 月,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对50 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生活进行了多方面解读。报告显示,老年人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比例高达67.3%,其中最常见的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
虽然这些问题合肥的刘涛阿姨没有碰到过,但她却也遇到了别的类型的风险。刘阿姨说,自己很早就开始用智能手机了,拍照、聊天、阅读等功能早已非常熟悉,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手机炒股和理财上面。“我每天基本上一开市就把手机打开,看看行情,读读公告和新闻,有时候也买一些理财产品。”去年年初,刘阿姨长期“泡”的一个理财微信群有人推荐了一家总部在杭州的P2P 理财平台。看到收益率比同期其它平台高出一倍以上,刘阿姨心动了,“下载了APP 注册,投了十多万,还推荐身边的人一起下载购买了。”然而没想到,去年8 月,那个P2P 平台“爆雷”了,刘阿姨的钱迟迟没能全部拿回来。
相比之下,合肥市芜湖路街道南园社区的高阿姨虽然使用手机也很频繁,但谨慎很多,“在微信上,我有个志愿服务群,还有广场舞姐妹群,我老伴也有他的战友群。”她说,自己和老伴平时都会通过手机分享一些正能量的文章,有时候也看到那些领红包的链接,但不会因为贪小便宜或者出于好奇去点它,还会提醒身边的朋友提高防范意识,小心诈骗。高阿姨说,最近她还经常收到来自广西、贵州等地方的电话,要她买股票或者进行别的投资,她都给“拉黑”了。
□延伸阅读
沉迷手机不再是年轻人“专利”
专家:需要给予老人更多关怀
2019 年5 月6 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中显示,截至2018 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8.29 亿,其中手机网民8.17亿,占网民总数的98.6%,使用手机上网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方式。而在网民年龄结构图中,50 岁以上网民由2017 年底统计的10.4%,上涨到12.5%。
近日,记者在合肥南园社区、丁香社区和廻龙桥社区对60 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两个小时的老人已经超三成。如今,沉迷手机并非年轻的人“专利”。记者在知乎上搜索关键词“老年人沉迷手机”时,出现了大量关于“如何防止老年人沉迷手机”“如何让父母脱离手机”“父母沉迷手机怎么办”之类的话题。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说,有些老年人长期缺少子女的陪伴,需要一种归属感。而手机作为一个媒介平台,能够满足一些老人常年以来压抑的需求。有些老人因为手机而上当受骗,但能获得家人的关怀,也觉得值得。这就需要社会能够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比如说社区服务,能够充实丰富老人的生活;给予足够的社会保障,让他们真正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存在。
陈欢 余亚明 方旭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吕欢欢 记者 陈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