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小伙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亲历罕见大拥堵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5 月以来,珠穆朗玛峰迎来登山热潮,却也出现罕见的“大拥堵”。据尼泊尔政府统计,迄今已有十余位登山者死亡或失踪。利辛“80后”小伙汝志刚也是徘徊在“死亡地带”的登山者中的一员,当地时间5 月22 日早上7 点26 分,历经1 个多月的生死考验后,他成功登顶珠峰,展开向家乡人民问好的横幅。

拥堵

一两百米竟要走三四个小时

“实际上我登雪山的时间并不长。”汝志刚说,2016 年自己攀登了第一座雪山——非洲最高的乞力马扎罗山最高峰(海拔5895米),“在登珠峰前,我爬了很多雪山,也预想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但是我无法(完全)预测客观条件,只能做好自己。”汝志刚说,为了提升体能,他专门去嵩山训练,“我每天跑一趟嵩山,还在健身房跑步、练肺活量。”

1

随着天气转暖,巍峨的珠峰迎来了登山热潮。4 月初,汝志刚到达了尼泊尔加德满都;19 日,徒步到海拔5000 多米的珠峰南坡大本营,然后开始往上攀登。“从3 号营地到4 号营地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具尸体就倒在途中。我们不会惊讶也不会害怕,因为大家都能理解这种现象。”对汝志刚来说,攀登珠峰本身就是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我最困难的一段是到了海拔8000 米以上,基本上吃不下任何东西,人瘦得非常快。”

海拔8000 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平地的30%左右,被称为死亡地带。汝志刚说,今年因天气导致登顶的窗口期变短,5 月21 日晚7时许,南坡所有登山队集体冲顶,造成了罕见的大拥堵。“当时预测最佳的冲顶时间仅有21 日~23 日三天……一两百米要走三四个小时。”汝志刚说,5 月22 日凌晨5点,他来到海拔8700 米左右的希拉里台阶下方,“这是一个小山峰,所有人在山脊线上行走。”汝志刚回忆,在那里被堵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后,才登上8800 多米的台阶。

当地时间5 月22 日早上7 点26分,汝志刚终于成功登顶珠峰。

忠告

可有探险精神切勿盲目冒险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而攀登珠峰更是如此。“很多队员登顶后没有力气下撤了。”汝志刚说,“我在下撤途中看到不少这样的人,比如一位印度女登山者神志已经不清楚了,不停地说着胡话。”汝志刚说,下撤到海拔8700米左右时,突然另一名登山者发出了“哇”的一声。“我意识到肯定出事儿了,模糊地看到一大团黑影,以为是大石头砸下来了,身体侧着下意识地跳了起来,黑影就从我脚下滑过。”汝志刚说,等到看清楚才发现,那个黑影不是什么石头,而是人,就是刚才那位说着胡话的女登山队员。

2

登山者“长龙”蜿蜒在狭窄山脊上。(图片来自“央视新闻”公众号)

“她滑坠了100 多米。因为她和我的安全带绑在同一条安全绳上,还是把我带倒了……她的冰爪把我的连体羽绒服划破了几个洞,羽绒飞了出来,但万幸没有伤到身体。”汝志刚说,如果没有那一跳,女登山队员的冰爪一定会伤到他,他很有可能会被拖下去。“我们下撤到大本营后,一位尼泊尔队友告诉我,那位女登山者已经遇难了。”

汝志刚告诉记者,目前他还在加德满都,准备这两天回到家乡亳州。“大家一定要科学系统地认识登雪山,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汝志刚说,可能有人认为自己体力好就能成功登顶,事实上并非如此,“你不知道身体和性格有什么缺陷,在低海拔可能都是很好的,但是到了高海拔,身体和性格的缺陷就会放大。人在高山上,每天看的都是雪,半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孤独感被无限放大,容易急躁。还有的人登山过程中得了肺水肿,突然就去世了。”他坦言,如果真的想攀登珠峰,一定要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大家要珍惜生命,可以有探险精神,但不要盲目冒险。”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钟虹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