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70 年来,宿州在党的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务实苦干,接力奋斗,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2018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30.2 亿元,居全省第八位,是1978 年的220 倍;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5 平方公里,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7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3 亿元,是1949 年的1680 倍;职工年平均工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61692 元、11941 元,分别是1952 年的271 倍、1086 倍,宿州城乡“旧貌换新颜”,实现了从百业待兴到生机勃勃、从传统农业到“四化”同步、从绝对贫困到富民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宿州精准落实。
三角洲公园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综合实力显著攀升
大力调结构、促升级,综合实力显著攀升。坚持新型工业化战略,接续推进首位产业“3111”工程和重点技改“1525”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互联网+”,食品饮料、轻纺鞋服、家居制造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规上工业企业超千家。
深入实施“全创改”“三重一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制药、量子通信等新产业不断壮大,获批全国第五个量子通信节点城市、全省首个石墨烯领域工程实验室和省裸眼3D显示工程实验室,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3.7%、25.1%。高水平举办华为宿州云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国际云安全大会、中国制鞋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工业灶”煮“农业饭”,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入选农民日报“三农十大创新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居全省第一。
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大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全面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步伐加快,人地挂钩改革试点、农业信贷劝耕贷惠农贷款试点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加快放管服改革,荣获2018 中国企业地级城市营商环境“十佳城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被国务院评为“推广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市”,市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百优十佳”单位。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实“五权不变”“五有并轨”,激发人口红利。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出台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加强与徐州、宿迁等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新汴河整治提升通江达海工程扎实推进,与徐州市联通的符离大道建成通车,对外开放高地逐步形成。
城乡融合协同推进
大力补短板、促统筹,城乡融合协同推进。编制完成《大宿城空间战略发展规划》,连续3 年实施城乡重点建设项目超过200 项,加快补基础设施、住房保障、公共公益短板,主城区实现“双85”,4 个县城框架基本拉开,各类园区实现产城融合,美丽乡村建设走在皖北前列,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扎实推进。
三角洲生态公园、“五馆一院一中心”、动物园、植物园等建成启用,新汴河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2 人、中国好人33 人、安徽好人99 人,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安徽省文明城市”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首年测评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管廊、菜市场、停车场、充电桩、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启动主城区污水治理三年攻坚战,对主城区600 多个小区进行全覆盖雨污分流改造,荣获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称号,城市综合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实施,所有建制村均实现了通沥青(水泥)路。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惠民生、促共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制定“1+8+N”系列方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风险隐患动态排查机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攻克“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泗县、灵璧县、砀山县、埇桥区经省政府同意退出贫困县序列,市委组织部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涌现出全国自强模范李娟、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曾翙翔等一批先进典型,连续两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道路扬尘、渣土运输污染防治等14 个专项行动,打好城市黑臭水体、农业农村污染等7 大标志性战役,上半年该市PM2.5 累计浓度同比下降14.4%、降幅居全省第一,是全国168 个重点城市中改善幅度相对较好的20 个市之一。实施33 项民生工程,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多年保持在80%以上,荣获“文学之乡”称号,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制定出台的《宿州市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为全国首部规范农村垃圾治理的地方性法规。
政治生态明显优化
大力学理论、促提升,政治生态明显优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全省较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讲重作”“讲严立”“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扎实开展“一抓双促”,组织实施基层党建万名干部大调研、“五结合五整治”行动等,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建立干部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等专项档案,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文明创建、项目一线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建功立业,援疆干部刘师衡获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深化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三查三问”,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零容忍”态度惩贪治腐,全市干事创业环境更加清明清朗。
当前,宿州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宿州市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宿州,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