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改革先锋”潘建伟告诉科大学子:国内科研也能领先世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潘建伟获得过很多荣誉。他41 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院士,42 岁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奖,2017 年12 月入选《自然》杂志2017 年度国际十大科学人物;他主持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6 年飞向太空,完成了量子通信的一大飞跃……昨天,作为一名“70 后”教师的他回到中国科大校园与学生面对面,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求学之路,分享了建世界一流量子实验室的愿望,以及科技工作者本身的使命和担当……

XxjpsgC000400_TPPFN1A001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在中国科大的办公室内与“墨子号”模型合影。新华社发

向女儿解释回国的初心

作为一名海归科学家,2008年潘建伟回到中国科大组建团队,把中国的量子信息研究带到世界前列。他回忆说,刚回国的时候女儿才7 岁,小朋友离开了熟悉的朋友圈后有些难过,就问潘建伟为什么要回来,潘建伟说:“我是中国人,要给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

可能这样的解释当时对孩子们来说有些难懂,潘建伟说,但是最近爱人带孩子们去了趟福建,在那里她们参观了黄花岗72 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故居并重温了《与妻书》,此后女儿告诉他,看完这些她心里很难过。“如果没有这么多先烈为中国的未来去探索,就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更不可能有个人的真正幸福。”潘建伟说,孩子们也渐渐明白了他回国的初心。

“我是‘70 后’,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切身感受过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潘建伟说,他小时候是在农村跟着外婆长大的,那时村里人米都不够吃,常常得吃玉米糊。家里条件好一点的,会在玉米糊上抹点猪油,周围的邻居看到了就会很羡慕。

潘建伟说,在县城上中学的那几年,家乡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与亲戚朋友的书信往来间他发现大家都吃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开心。当温饱不再成为问题时,在潘建伟心中,学习就成了件幸福的事。

1984 年,潘建伟考入浙江东阳中学,这所中学也是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的母校。高中期间,潘建伟就明确了自己对物理的兴趣和科技报国的志向:“我想成为科学家,用科学为国家做点事情。”

受老一辈报国情怀鼓舞

科技报国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昨天,潘建伟跟在场的学生们一同回顾了很多老一辈科学家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先生文科成绩很好,1931 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中文和历史都是100 分,而物理只考了5 分,化学和数学一共只考了20分。但是,由于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先生决心弃文从理,为科技报国而转学物理。

潘建伟说,在他看来,老一辈科学家通过努力,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奠定了我国稳固的大国地位,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经济和建设也得以稳定发展。

潘建伟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但过多依赖要素驱动,掌握的核心技术有限。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他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肩负起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责任,涌现出了入选改革开放40 年100 人的王选、孙家栋、袁隆平先生等等杰出典范,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出国读书开启科学之路

科技报国是科研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可是每个人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英语不好,我当时不想上大学,想考个中专算了。”潘建伟说,他并非是每科都很优秀的“学霸”,虽然语言方面给他带来了些许挫败,但是物理却打开了他的科研之路。“我觉得物理特别简单,夏天躺在楼顶看星星,学过的物理知识就像放电影一样一页页放出来,我就觉得我去搞科学应该比较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期间,潘建伟接触到了量子力学,但是学习越多、研究越深入,他就愈发感到科技的差距。当时科研条件有限,相关文献和实验条件都十分匮乏,于是,潘建伟决定出国留学。

1996 年潘建伟来到奥地利,第一次见到了导师蔡林格教授。当时导师问潘建伟以后有什么梦想,潘建伟回答说:“我想在中国建一个和您的实验室一样的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他说,这番话也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迫切希望改变我国科技领域追赶先进局面的心情。

2001 年,在中科院支持下,学成后的潘建伟回国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了实验室,也将一批有志于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年轻学生送出了国门。

国内科研也能领先世界

潘建伟感慨,科技创新本身很不容易。回顾组建团队的过程,他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要只是想着发文章,而是应该从长远考虑,回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他开心的是,2011 年,这些当初被送出去的年轻学子们,都遵守约定陆续学成归来,渐渐形成了一支优势互补的团队,也在国内开展了系统性工作。

2011 年,中科院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获得立项。得知消息后,潘建伟的导师蔡林格教授主动请求参与合作。2016 年8 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三大科学目标,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跻身国际领先地位。

回忆起那段时光,潘建伟说:“如同改革开放一样,科学研究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充分合作。只要我们在国际上保证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内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并在国家的支持下不断努力,我们在国内也能做出世界领先的成果,我们也要承担起科技报国的历史使命。”

金钱雨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责任编辑:许大鹏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