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追梦·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巡礼】回望2018,谯城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们告别2018年,迎来2019年。当新年的钟声在拥有3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谯城区上空敲响时,这块孕育出无数灿若星辰风流人物的热土,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中原大地的一颗明珠。回望2018年,亳州市谯城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亿元,增长9.5%;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制造业十强区;连续四年获全省民营经济三类县(区)发展第一名;被评为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区、“中国最佳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名区”;成功获批“十三五”第二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成为全省首批4个脱贫县区之一,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作为谯城区政府与央企中铁置业打造的典型项目,位于城区涡河北岸的陵西湖,由两年前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水陆面积约90公顷的生态公园。张延林张磊/摄

作为谯城区政府与央企中铁置业打造的典型项目,位于城区涡河北岸的陵西湖,由两年前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水陆面积约90公顷的生态公园。张延林 张磊/摄

产业升级更上一层楼 

谯城区十八里镇十八里村占地2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是亳州市中药材种植的核心区域之一。在这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已开展多年。以往,农户们种植亳白芍靠人力翻整土地,不仅速度慢,翻整深度、土壤疏松和土块细碎程度都难以把握。基地创办后,推广规范化种植。有了大型机械的帮助和种植标准的指导,谯城区中药材种植让药农们种得明白,消费者买得放心。 

多年来,谯城区大力推进质量兴农,不仅在中药材种植上实现了规范化,蔬菜、水果种植业也有了标准和规范。2018年,谯城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设施蔬菜面积、水果产业面积分别达30万亩、35万亩和3.5万亩。新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5家,新增农业“三品一标”认证19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9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3%,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32家、家庭农场6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 

农业只是谯城区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2018年,谯城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花茶基地入驻企业240家,投入生产138家,产值15亿元。日前,国家邮政局揭晓了“2018年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谯城区花草茶项目荣获“金牌”,项目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这也得力于谯城区电子商务的大发展。2018年,谯城区新增农村电商网点60家、总数311家;华佗镇获批2017年度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 

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谯城区2018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69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 业12家,总数达25家,实现总产值 81亿元、增长20.6%。济人药 业“中药大品种疏风解毒胶 囊二次开发的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药都汇创邦”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获批。 

营商环境如春风拂面 

2018年6月,亳州市一家 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原坐落在谯城区工业园区内,公司自2015年作为招商引资企业整体搬迁入驻亳芜产业园区,但地税还在谯城区交纳,导致在亳芜园区不能正常享受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 

谯城区“四送一服”办公室收到反映后,立即联系企业了解详细情况,并把问题转办至区地税局。区地税局经核查后快速认真处理,7月初就将问题解决了。该企业对政府的服务态度和效率很满意。 

2018年,谯城区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常态化,受理企业问题1331件,办结率98.4%。开展“春风行动”,为企业招工4972人。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减少区级政府权力事项248项,编制公共服务事项921项。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办结事项160万件,群众满意率99.7%。严格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一照一码”等商事改革举措,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 

据统计,2018年,谯城区减免企业税负1.65亿元,惠及企业7389家;签约项目77个,增长10%,总投资372.8亿元,增长7.6%;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365.9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9个。62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5亿元,13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146个区领导分包项目完成投资240亿元。 

乡村振兴让生活更美 

南有万亩芍花海,北有万亩氧吧,东有水果采摘,西有红豆杉基地……十河镇大周村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城市人纷纷开车涌入这个小村庄。游客们陶醉在乡村美景中,吃喝玩乐在其中。游客的到来,不仅给小村庄增添了人气,更是增添了财气。去年,谯城区十河芍花养生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小镇建设重点突出“花”的元素,围绕碧桃花、芍花、菊花、牡丹花、藏红花,建设陆地、水上、空中等观花平台,打造独具亳州特色的小镇。特色小镇的建设,为大周村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2018年,谯城区结合全域旅游打造美丽乡村;创建省级优秀旅游乡镇2个、AAA级旅游村庄2个,省级旅游示范村6个;新增十八里镇柴洼特色示范村6个;新增十八里镇柴洼特色民俗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古井白酒特色小镇顺利入围省级第二批特色小镇,十河芍花养生小镇获评省级特色旅游小镇,大周村被列入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古井镇药王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被评为首批省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 

为了把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谯城区完成全区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7年,1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个省级中心村和9个市、县级自主中心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新建、增容1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站达22个。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和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二期治理工程。硬化非建档立卡村通村道路工程220公里。 

脱贫从“打赢”转向“打好” 

2017年,古井集团物流调度中心副总监许昌勇来到谯城区芦庙镇杨庄村担任扶贫队长。当时,村里13亩莲藕喜获丰收,但莲藕价格持续走低。许昌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设计一款杨庄土特产大礼包“杨庄四宝”,将杨庄村特色产业所种植的小辣椒、红薯粉丝、红薯淀粉等产品与扶贫藕一起打包销售,做成了一款大礼包。6000箱“杨庄四宝”全部售罄,净利润达20万元。 

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闫窑村菊花种植基地,菊农正在田间采收菊花。刘勤利/摄

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闫窑村菊花种植基地,菊农正在田间采收菊花。刘勤利/摄

2018年,谯城区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共投入18.8亿元,增长12.5%。夯实脱贫基础,重点实施脱贫攻坚系列工程,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建设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落实到户项目3.2万个,覆盖扶贫户2.8万户,覆盖率达87.2%;494个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总数2.3万户,占全区贫困户总数的72%;58个贫困村建成特色种养扶贫基地60个,实现全覆盖。统筹实施智力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措施。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新识别贫困户769户1750人,整户清退343户898人。持续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定期开展扶贫专项督导,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到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实现3884户7571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7%。 

2018年8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贫困县退出新闻通气会,正式宣布谯城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步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始终保持一份清醒,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从稳产业、稳就业、稳保障等方面入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起来,全力做好从‘打赢’向‘打好’转变这篇文章,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亳州市委常委、谯城区委书记金春龙说。 

民生建设百姓得实惠 

2012年,作为安徽省政府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谯城区携手中铁置业集团,投入资金近40亿元,用于合作区域内的拆迁安置、市政道路、管网、污水治理、生态公园等民生项目建设。分五期建设了安置房60万平方米,如今已全部交付,4490户居民告别老旧村庄和社区,搬进了高品质的楼房。投资约3亿元建设陵西湖公园。昔日的臭水沟如今被一块水陆面积近90公顷的现代江南园林所取代。建成后的陵西湖重现三河交汇原生态湿地风光。 

老朱住在谯城区魏岗镇卫生院护理中心。老朱刚来的时候行动不便,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走路了。魏岗镇卫生院护理中心对收住的失能五保老人进行集中医养。医生每天会来查房,询问老人们的身体情况,了解他们的饮食和心理。除了医生和护士,护理中心还配有护工,保证24小时随叫随到。这是谯城区积极探索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新模式,正在进行“医养结合”探索与实践,真正实现老人“病有所医、失有所护、老有所养”。 

据悉,2018年,谯城区32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67.9亿元,占财政支出89.3%。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城乡居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一致,均提高至6720元。发放社会保险资金9.4亿元。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143万人。农村五保老人分散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36.8%、28%。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6%。改造农村危房2200户。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4.3万人。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吴小阁村,医务工作者为群众免费义诊。刘勤利 摄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吴小阁村,医务工作者为群众免费义诊。刘勤利 摄

为了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谯城区2018年财政性教育总投入12.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维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76所,完成丹华小学、汤陵小学及7号、9号还原小区小学配套工程,亳州六中、十一中、二十中建设进展顺利。敬老院划转卫生院试点、药品联动监管等多项医改试点成效显著。谯城区人民医院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新建、提升改造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6个。各类文化产业单位达600多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26个。五禽戏等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全感排名位居全省前列,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戴明 张磊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责任编辑:陶娜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文章关键词: 振兴 环境 脱贫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