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今天下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止攻坚战达到预期目标。然而,今年第一季度,全省 PM2.5平均浓度同比反弹,相比2018年同期上升1.8%,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严峻。
据悉,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全省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为6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16个市重污染天数累计为105天,同比减少52天,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不过,今年一季度,全省除亳州、宿州、马鞍山、芜湖、池州、安庆、黄山外,其余9个市PM2.5平均浓度均不降反升,其中六安、阜阳两市升幅较高,分别达22.4%和15.7%。六安、阜阳、淮北、滁州4市未完成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会上分析原因在于:一是重污染天气传输性影响突出。二是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物累积。三是本地源管控不到位,污染物“削峰”效果不明显。
从省大气办组织的督查和暗访情况看,部分市工作措施针对性不强,城市管理水平较低,治理措施也未真正落实到位。部分企业单位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减排比例达不到要求;部分工业园区及一些“小散乱污”企业无组织排放严重,多数市餐饮油烟、露天烧烤整治、高污染燃料禁烧(散煤)不彻底;建筑工地扬尘整治标准不高,渣土运输仍然处于无序状态;城市机械化清扫、洒水覆盖面不够,多数城郊结合部、辅路等扬尘污染较重。这些问题反映出各地本地污染源管控仍有疏漏,导致全省整体削峰效果不够明显。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