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皖美如画】亳州: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古城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皖美如画】亳州: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古城

【皖美如画】亳州: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古城

【皖美如画】亳州: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古城

【皖美如画】亳州: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古城

【皖美如画】亳州: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古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清代诗人刘开描写亳州芍花的诗句传颂至今。又是一年花开季,如今在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二十余万亩芍药花竞相开放,这是亳州大地最美丽的时节,拥有3700 年悠久历史的亳州古城,瞬间变成一个花的海洋,处处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洋溢着欢乐笑脸。

这只是亳州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一个缩影。该市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正在努力把亳州建成底蕴厚重、功能完善的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健康养生城市。

一朵花,跨越3000年而来

如今,正是亳州芍药花怒放的季节。漫步在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花海,再看到如织的游人和一张张笑脸,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美感。

名花此地倾城久,五月花开香满城。芍花是五月花神、爱情之花,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早在3000 多年前,亳州先人们已在此大面积种植,目前该市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 多万亩。古城悠悠千载,鲜花年年新枝,如诗如画,相映成趣。

据了解,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是在亳州特色中药材种植基础上打造的重点休闲旅游景区,是集养生花海和农家体验于一体的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是宜居、宜游、宜产,看得到乡土、感受得到乡情的特色乡村示范工程。

景区位于谯城区十八里镇和十河镇,总投资40亿元,重点打造四季药材花卉景区百花园和生态休憩、中医药养生、休闲旅游等项目。景区建设分为三期,其中一期、二期建设道路、水系、景观绿化、游客服务中心、美丽乡村;三期建设百花园核心景区、特色药材花卉引导种植及沿线景观、特色民俗村、景观提升及多个精品区等。一期、二期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完成,景区南北游客服务中心、润耕天下农场、齐庄生态农庄、世外桃源、花海书社等一批旅游景点已成为游客观光游览的好去处。其中润耕天下农场被评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齐庄生态农庄获评安徽省5 星级农家乐。

为了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亳州节庆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亳旅游,亳州市已连续十年举办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活动。经过多年的培育打造,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一个融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经贸洽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活动,成为推动亳州经济发展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成为亳州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亳州的名片。一个以芍花为名片,以中药材观赏、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

据悉,作为“2019 亳州文化旅游年”最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之一,今年的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以“健康·欢乐”为主题,是目前亳州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今年,在美丽的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亳州将通过旅游+演艺、+会展、+体育、+民俗、+体验等各种形式,举办各具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给游客带来一场文化旅游的视听盛宴。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花海世界、纵情自然风光、领略风土人情、探秘养生之道,共同感受亳州发展的蓬勃生机,共同探求亳州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个节,吸引万千游客

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不仅是3700年前商汤王的建都地,还是道家、曹魏、中医药、白酒四大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五禽戏之乡,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4A级旅游景区7处,曹操地下运兵道、花戏楼、尉迟寺遗址等名扬国内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二夹弦剧种、华佗五禽戏、涡阳老子传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亳州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推动亳州旅游跨越发展,亳州市委、市政府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共有121家旅游相关单位及社会力量参与,开展131项、400多个主题活动,加快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南湖灯光水舞秀、马拉松等重大活动当日分别有10万、15万多名游客参与其中,2018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期间参与游客达110万人次;春节期间开展的“红红火火过大年”系列活动参与人数逾100万人次,央视进行现场直播。成功举办2018年全国越野摩托车大奖赛(亳州站)、2018中美篮球“贺岁杯”国际篮球邀请赛亳州站等20余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参与人数达40万人。

通过文化旅游年的带动,亳州餐饮企业销售额增长80%以上,酒店住宿率超过95%,康美中药城中药材零售额增长50%以上。三年来,该市在旅游旺季每周周末基本上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人以上旅游大巴团队,亳州旅游市场进一步引爆。

2019 年亳州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该市将“围绕一个定位、培育两个市场、打造三个节庆、突出四个品牌、举办30 项重大系列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天下道源·圣贤故里·世界药都·养生亳州”城市形象定位,突出亳州名人、名城、名胜、名产四大品牌,培育以亳州为中心300 公里范围内周边旅游市场和京九沿线、商合杭高铁沿线及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客源市场,打造中国(亳州)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和中国(亳州)白酒文化节三大节庆,办好30 项文化旅游主题活动,确保2019 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25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一条街,留住历史乡愁

亳州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花戏楼、亳州古地下道、曹氏家族墓群、尉迟寺遗址、万佛塔、南京巷钱庄、古井贡酒酿造古窖池等国家级文保单位7 处,华祖庵、道德中宫、薛阁塔等省级文保单位38 处,八角台、白衣律院、北京寺等市级文保单位45 处,县、区级文保单位131 处;拥有华佗五禽戏、二夹弦和老子传说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 项,晰扬掌、亳州剪纸、千年古井贡酒传统酿制工艺、捻军歌谣、棒鼓舞、清音戏、九曲黄河灯阵、淮北大鼓、拉魂腔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8 项,堪称文化遗产的城市“博物馆”。

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对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延续城市文脉,打造创新型文化强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充分发挥亳文化资源优势,统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推动文化遗产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2018 年1 月正式公布实施的《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是该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实体法规,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同时,为了完善文化遗产政策体系,出台了《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具体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的工作任务和工程项目,全面吹响文化强市建设号角。

北关历史街区是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是亳商市井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文物资源保护和非遗资源传承的核心区域。为有效保护区域性历史风貌,保护怀旧地标让人民群众记得住乡愁,2017年,亳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北关历史街区改造,投资3 亿元,实施了亮化、硬化、美化等多项工程,完成了北门大街、白布大街、打铜巷、爬子巷、南京巷、兴隆巷、羊市街、大花子街和小花子街等9条街巷立面整治工作,正在进行洪济桥、小牛市、承德街、德振街、里仁街、老砖街、永和街、咸宁街、老祖殿街和问礼巷等10 条街巷二期立面整治工作。

同时着力丰富老街业态,以亳州民俗文化产品展销、非遗产品和民间工艺品展示、地方特色商品销售、“老字号”展销等新形式、新业态为主,在经营种类、店铺装修、服务品种等方面不断提升老街业态档次,重现北关历史街区一街一货、一巷一品,让老街“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并在北关历史街区精品旅游线路上,开辟“非遗直播间”“茶戏楼”等非遗活态展示区和非遗保护示范区,在花戏楼、粮坊会馆等景区内开展五禽戏、二夹弦等展演,走出了一条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生共存、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共赢道路。下一步,在即将全面完成北关历史街区外立面改造二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老街业态布局,着力打造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的重点承载区。

一抹绿,成为古城基调

绿色是春天的颜色,是充满活力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突出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承诺的发展思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亳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加快“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让良好生态更多惠及全市群众。据悉,《亳州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全面开展森林长廊示范工程建设。到2020年,新增造林26 万亩,三县一区全部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创建森林城镇40 个、森林村庄100 个。根据行动计划,该市将加快中心城市绿道、绿带、小微绿地建设,大力实施“林拥城”项目,建成环城林带,逐步构建“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绿地系统和城市绿道,持续开展拆墙透绿,大力推广立体绿化,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生态景观。到2020 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6%,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以上、裸露地面实现植被全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2015 年增加4.56 平方米,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步行10 分钟可到达一块公园绿地,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九曲涡水造化秀,百里绿廊夺天工。林拥城总占地面积2.3 万亩,项目全长约55 公里,由一带两区组成。一带,即一条全长55 公里环抱城区的林拥城林带,两区分别是指西外环现代林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区。据悉,林拥城生态旅游区自西向东包括主题游乐区、园林景观区、综合服务区和体育运动区等五大板块,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又能享受愉快的休闲时光。

近两年,亳州市委、市政府抓生态、惠民生,围绕生态、休闲、娱乐、体验等主题,不断完善林拥城景区业态,林拥城景区自2017 年对外开放以来,获评国家3A 级旅游景区并通过4A 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定。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约350 万人次。景区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举办有户外集体婚礼、汽车帐篷音乐节、活力金秋亲子游等系列活动,更承办了2018 亳州国际马拉松、环江淮骑行(亳州站)总决赛、2018 全国越野摩托车大奖赛、2018 亳州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向社会展示了亳州健康、文明的文化旅游城市形象。

一座城,惠及千家万户

2018 年,亳州市以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文化旅游体育业呈现出加速发展、跨越赶超的良好态势。

亳州市体育馆位于新城区未来发展的中心地段,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48650 平方米,总投资约3.9 亿元,为甲级型体育馆。体育馆的设计参考了汉代建筑和器物,建筑表面的设计思路来自于汉代武士的铠甲,建筑表皮的镂空效果与驰名中外的亳州剪纸有异曲同工之妙。体育馆建筑特点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节能理念,通过适宜的生态技术,体现出绿色生态策略。主场馆自2018 年底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举办了国际(亳州)第34 届中药材博览会、四省篮球邀请赛、四省羽毛球邀请赛等三场省级赛事、两场市级赛事、三场商业活动,累计参与人数1.8万人次。

除此之外,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市博物馆、市图书馆不断提升完善,市文化馆主体工程已建成。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9 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7 个,村文化服务中心800 余个。全市组织群众文化活动800 多场次、送戏下乡2635 场、开展城市广场公益演出300 场、完成627 个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建设20 个社区文体中心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五人制足球场等场地100 多片,安装健身路径100 多套,华体集团建设运营的体育馆和气膜馆已投入使用,极大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五禽戏群众文化普及活动顺利通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

同时,该市深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7543 场,完成任务数的112.54%;送戏下乡2635 场,完成任务数的200%;体育活动119 场次,为全市1424 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06215册。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省排名第五,广电惠民工程全省排名挤进前八,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全省排名第二。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惠民活动,全市组织群众文化活动800 多场次、开展城市广场公益演出300 场、组织扶贫文艺宣传演出79 场、送戏进敬老院300 场。积极补齐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建设短板,市文化馆建成试运营,城市展览馆、林拥城森林书屋等5 个全民阅读基层示范点建成并对外开放。建设627 个数字农家书屋,完成任务数的146%。4 个乡镇(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和50 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建设任务。

张立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毛金涛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宣

责任编辑:吴月峰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