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有人说,要了解明清帝王生活,到北京去;要了解明清寻常百姓生活,到徽州来。安徽博物院 以徽风皖韵中的文物元素为创意点,设计研发了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让现代家居生活 品插上徽文化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已推出千余种文创产品
安徽博物院是我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 中心,也是全国首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安徽博 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 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 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 作品等,无一不凝结着先辈的智慧结晶。 依托馆藏精品文物,安徽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 展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观众在看完展览后,把故事带走 并传播出去。
在举办展览的同时,安徽博物院也在不断深 挖藏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研发出画魂玉良、红色记 忆、文房雅集、青铜古韵、缤纷生活等九大系列千余种精致 典雅又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副院长张钟云表示,文创产 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被赋予了特殊文化含义的文化产品, “观众参观结束后去购买文创产品,如果是兼顾到实用性、 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买回去能作为文物知识的传播载体,让 更多人了解到,那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让更多人了解文物内涵
近年来,安徽博物院在文创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品种 愈发丰富。从蕴含浓郁徽文化特色的古雅摆件,到凸显安 徽“两源之地”革命基因的红色文创,大到可供收藏欣赏的 高仿书画、青铜器精品,小至创新实用的茶具、背包、手账等 生活用品,无一不烙上鲜明的安徽文化印记。 为了将文物中的元素和产品结合,安徽博物院的设计 人员花了不少心思。
安徽博物院的设计师程凯告诉记者, 作品遴选是比较困难的,“就拿潘玉良的作品来说,她的很 多作品都很美,但是我们要从馆内4000多幅作品中逐一筛 选,找出最适合的作品。”有的时候,并不是要挑选一整幅作 品“,可能只是选取作品中最适合的某个元素。”
光挑选作品和元素还不够,要想将文物与现代人的生活 结合,还得花一番功夫“,要结合现代人对美感的认识,实用性 和艺术性都要兼顾到。”每个文创产品,从最初的创意,到最后 的成品,都凝聚了众人的汗水。尽管如此,馆内文创产品的价 格却出乎意料地 “亲民”“。我们希望观众看完展览后,能够产 生记忆和感情,价格定得不高是想让更多的观众能把博物馆 的文化带回家。”该院文化服务部副主任张百忍说。
画魂系列文创大受欢迎
潘玉良尤其擅长女体画,在当时的背景下,更是有着不 一样的时代意义。潘玉良曾说:“我的一生,是中国女人为 爱和理念争取女人自信的一生。”而她的作品,也表达一种 自主、独立与平等的女性意识,亦是她创作生涯中勇敢、坚 毅地追求理想的个性写照。 安徽博物院现藏潘玉良作品4000余件,除油画、国画、 素描外,还有少量版画、雕塑等藏品。安徽博物院充分利用 独特的藏品资源优势,配合《潘玉良美术作品展》,精心设计 研发了“画魂玉良”系列文创产品,包括丝巾、旗袍、红茶、书 签、套杯、金银币、钱包、书签等。
潘玉良画意五件套杯的创意来源于安徽博物院馆藏 《潘玉良自画像》油画。将画作中的元素运用到陶瓷套杯 中,好似瞬间赋予了套杯生命一般,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 来,画中人鲜明的个性也仿佛“跃然杯上”。潘玉良钱包系 列深受女性喜爱。这个系列的创意来源于她的彩墨画《彩 墨画青龙瓶菊花》。明黄色的菊花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将花和颜色的元素运用在钱包 上,巧妙地将时尚和艺术结合 在一起,竟美得格外惊心动 魄,让人移不开眼。
红色记忆系列积极向上
在那个红色岁月里,涌 现出一大批安徽籍英烈,他 们的铮铮铁骨和百折不挠 的精神,永远活在安徽人记 忆中。为了更好地教育后 人,发扬光荣传统,安徽博物 院挖掘整理馆藏品文物元 素,将积极向上的精神注入其 中,研发了红色记忆系列文创 产品。 抗战怀旧搪瓷杯主要分为白 底和绿底,其中一款绿底上书“攻 心战”三字的搪瓷杯,创意来源于 馆藏文物《拂晓画报》,采用其中的漫 画“攻心战”。《拂晓画报》是抗战期间 最重要的宣传媒体之一,“拂晓”代表着 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以及胜利就 要来临之意。
而“攻心战”讲述战士们通过 对敌人在心理、思想上制造压力的方法,取得 战斗胜利的故事。军绿色的主色调,怀旧的设 计,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除了搪瓷杯,安徽博物院还别出心裁将“红 色”元素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 ,依据“陆军新编第 四军抗敌臂章”、《抗战木刻选集》中部分木刻作品、 《拂晓画报》等馆藏文物,设计了一套U盘。小巧的U 盘,加入这些具有时代意义和时代精神的元素,让人顿 觉眼前一亮,由一件单纯的产品变为了艺术品。
期待公众参与文创研发
如今,安徽博物院不仅是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场 所,还在求索中形成现代博物馆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 的发展特色:九大系列上千种文创产品实现公众把博物 馆带回家的愿望;“安徽文博讲堂”“爱上博物馆”“安博之 友”等各类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吸 引观众多渠道深度了解博物馆文化;互联网+时代,安徽 博物院“两微一端一站”让人足不出户,便可以浏览精彩 展览和精美藏品。 就在前几天,小米创始人雷军发微博称安徽博物院的 一个文物像小米路由器,而安徽博物院官微也调皮回复称 “求同款上线”。这个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对此,张钟 云表示,对于文创产品,安徽博物院是抱着开放共享的态 度,“我们在不断拓宽文创产品的开发渠道,面向全社会开 放,只要是以人民为中心、能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 创意,我们都乐意接受。” 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安徽博物院将通过授权的形 式吸纳更多团体或个人参与到文创研发中来,张钟云告 诉记者,下一步安徽博物院计划对高校开放,“吸引高 校艺术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来实习,一起参与到文创 设计中来。”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韩诚(省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