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安徽新闻

高颜值高科技!宿州市埇桥区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创新范

“联合体”创新致富新模式

协鑫智能温室大棚有不少热带植物。

对于自己为之努力多年的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李勇向记者介绍时如数家珍。在联合体成立之前,李勇是淮河种业有限公司的经理。“那时候大家都是分散的,大种植户不仅要操心种地,还要四处去找农机合作、租仓库、找晒场,操心的事太多。”李勇告诉记者,2012 年,以种子公司为核心,当地的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8 家家庭农场联合组建了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经营的土地有近5000 亩。大家一起购买生产材料,价格比分开买便宜。联合体中有专门的农机合作社,负责所有土地的农机工作。有了种子公司的优势,可以科学选择种植的品种。

李勇说,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组建以来,成员逐年增加,规模逐步扩大。现在,联合体已成长为以淮河种业有限公司为核心,淮河农机、德杰农机等1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何勇、朱超等27 个家庭农场为基础,各类经营主体分工明确、利益联结紧密的一体化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联合体经营土地面积由当初的4740 亩增加到1.6 万亩,年产值由1200 万元增加到1.16 亿元。联合体辐射带动小麦良种繁育4 万亩,带动农户6500 多户。最近联合体正与茅台公司合作,种植他们需要的高粱。

联合体的成立也加强了当地种植户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目前他们正在参与一项实验示范项目,寻找适合黄海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此外,他们还正在申请有机认证果园。联合经营也让种植户们能够快速推广新的种植技术。2016 年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据悉,埇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已发展了5 家联合体,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1家,28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 个家庭农场加入了核心区内的联合体,60%的农民入社。联合体通过规模经营、全程服务、粮食银行等,实现节本增效,亩均增收300 多元。园区首创的联合体连续6 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2017 年国家六部委联合下文在全国推广,2018 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通过发展产业化联合体,把更多的农民和经营组织的利益进行有效链接,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关键词:生态范

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业

在安徽肥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堆放着不少准备运往全国多地销售的有机肥。“这是老式露天发酵的办法生产的,车间里气味比较明显,新的设备已在安装了,以后再来就闻不到气味了。”公司负责人张荣号对记者说,该公司购置了一台一体化智能好氧发酵设备,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二台,很快就会试生产。

据介绍,埇桥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由肥地肥业投资建设,总投资2900 万元,收集、处理厂区周边六个乡镇养殖场的鲜粪。该项目实施后,日处理鲜粪可增加50 吨,年处理鲜粪增加18250 吨,年生产有机肥提高27375吨。

肥地肥业是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农业大循环体系的一个环节。产业园区围绕粮食和畜牧两大主导产业,提高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水平,充分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温氏总部及饲料厂、秦圩仔猪养殖基地、丰沃养殖生态园等一批亿元项目的建设,将种养结合更加紧密。

丰沃畜牧种养一体化项目由宿州市丰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240亩,是集生态养殖、粪肥资源化利用、高效设施农业、名贵中草药种植、休闲观光农业、科普惠农示范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项目。温氏仔猪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约567.34亩,设计规模为年产20万头仔猪,全场采用高效化生产设备,可大大节省人力成本,同时大量采用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可实现对全场各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管理。

据介绍,依托温氏、丰沃等大型养殖企业开展企业内循环试验示范,7 月底前在种植基地建设一定容量的沼液储存设施,进一步建设管道,将养殖处理后的废水回田利用,打通养殖废弃物到种植基地的利用通道;9 月底前区域性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投入使用,通过商品有机肥生产实现秸秆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密切种养结合,构建农业大循环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快速发展。

据了解,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紧紧围绕粮食和畜牧两大主导产业,按照“三区两园一中心”的总体布局,以粮食大基地、种养大循环、产业大融合、服务大集成、科技大示范、绿色大发展为目标,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曹庆 张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