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省人大代表朱红英: 探索建立青少年事务社工激励机制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近年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往往一个青少年在心理、交友等方面出现问题影响的是整个家庭,甚至波及周边群体。”省人大代表朱红英表示,当前全省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和人才严重缺乏,供血不足且人才流失严重,职业化发展前景堪忧。为此,她今年带来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建议》。

朱红英认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职业认知度不高,社会公众对社区社工相对熟悉,对青少年事务社工群体却知之甚少,还没有形成重视支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和社工专业人才的氛围。此外,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不足。目前,全国除了“北上广深”之外,其他地区从事青少年事务的组织机构大多数不是专业性的社会工作组织,主要是政府主导的福利性组织或者下属事业单位,如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宫等。同时,由于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无法惠及,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项目资金来源有限,留不住人才,生存发展面临较大的现实困境,数量始终在低位徘徊。为提高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感,朱红英建议,定期组织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工评选,充分发挥优秀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引导更多的社工参与到青少年事务中,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充分挖掘青少年事务社工先进事迹,制作主题微电影等文化产品,传播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公益理念。

同时,探索建立职业激励机制,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等方面,适当向优秀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倾斜,在培训、体检、保险等领域,探索各级各类灵活的奖励激励措施,稳定青少年事务优秀社工人才队伍。建立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制度,细化购买内容和指导性目录, 推动具有青少年服务职能的有关部门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拓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项目资金来源。在安排使用支持社会工作的彩票公益金时,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纳入支持范围,并逐步加大资助力度。探索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工作支持力度。

赵琳 周方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徐琪琪 项磊 刘旸 叶晓 姚一鸣 韩诚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