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一场疫情肆虐,牵动全国人心,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没有假期的春节。他们义无反顾地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站”成了一组组撼动人心的人物群像 。
在这些不同岗位,不同地域的群体里,我们看到很多稚嫩的面孔——他们或是冲在第一线远赴灾区,或是坚守自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或者慷慨解囊及时相助,或是深明大义履行好公民的义务……
我们很难一一获知他们的名字,可是我们从他们身上却找到一个共同的标签——“90后”。在抗击疫情面前,充满责任和担当的“90后”们已经站出来,和前辈们一起克难攻坚,发出时代强音。
抗击疫情一线,“90后”已经出列。
安徽省卫健委组建的我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27日已经启程,一百八十余人的名单上,“90后”的人员不在少数。今天,他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战场”上,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贡献着自己的汗水和力量,请战书上的红手印彰显着不悔的决心。
“疫区同胞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理当义不容辞冲上前线。”说这个话的,是池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汪波,今年她只有25岁。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王梦迪,也是一位“90后”,她把之前精心打理的头发剪成短发,全力投入尚不知归期的赴鄂支援工作。“我爸说我不能当逃兵,再加上我还没结婚,非常适合支援。”
安医大附属阜阳医院“90后”护士徐文杰和刘静奔赴武汉前留下的小小心愿,“不要告诉我爸妈,怕他们担心,我们走啦。”
其实仔细听,这些话语真诚又纯粹,甚至有点孩子气。可说出来,怎么看都是铮铮誓言,诠释着职业的选择和担当。
参与疫情防控,“90后”义不容辞。
推迟婚礼、提早上班,不在最前线、也要站好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此时此刻,有召必回!希望能和同事们并肩战斗,早日打赢这场战争。”安医大四附院医学影像科“95后”准新娘焦文伟回归岗位,原定于大年初六穿上纯白婚纱的她,义不容辞换上了另一袭白衣。
不在一线,也时刻关注疫情。来自安医大二附院急诊重症医学规培研究生江礼梦,也是一个“90后”大男孩,“在家就能感到疫情氛围,看到好多老师上‘前线’,我以后也会留在一线工作,希望在重返医院后,多救助患者。”
在网上,有一句话格外打动人心——那些白衣天使,其实也只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和前辈们并肩,与死神抢人罢了。就是这群“90后”,已经成为国家遭遇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重要力量。
应对疫情发展,“90后”不胜枚举。
事实上,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还有很多90后”。他们身在他方,心系武汉;他们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为民服务。
年轻的“90后”创业者朱晨阳,曾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看到各所医院发布的接受爱心捐赠的公告,他第一时间通过银行汇款向安医大一附院转账了5万元用于疫情防控。长丰县造甲乡基层工作人员、“90后”准新娘孙燕,主动推迟婚礼和家人团聚,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在当地入户摸排返乡人员并做好疫情防范宣传工作。
黄山市徽州区“90后”恋人方桂银和汪瑞霞积极响应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延期大年初四的婚礼,向一众亲友发出“抗击新型肺炎,婚礼改期待定”的短信,把疫情防控大政解读和乡土习俗矛盾智慧化解,履行好公民义务,也书写出特殊时期幸福生活的独特样本。那些习惯被保护的“90后”们,已经主动作为,守护起身边人。
面对疫情考验,“90后”好样的。
其实在跨入2020年之前,人们已经会开玩笑的说,“90后”也跨入30岁了。然而这份玩笑背后传递出的内容,不止是年龄的更迭,更是时代对“90后”这一年轻的群体寄予的厚望。
他们曾被赋予特立独行、不在乎他人眼光的标签,他们也曾承受怀疑,成长的路上少了些许历练和打磨,能否担当重担。可是,年轻的90后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和表现,给出了一个让大家信服的回答。
在疫情和考验的面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正是这群曾经大家眼里的孩子们,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成为了最美“逆行人”,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守护着更多人。踏入职场,他们践行了职业的价值,身在他乡,他们表现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其实,疫情只是检验“90后”成长过程中众多试金石里的一块,已经成熟的他们,还将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书写出全新篇章。
“90后”,你们好样的!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