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2007 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现在,安徽民生工程每年已稳定为33 项,投入超过千亿元。近年来,安徽省民生工程形成目标可量化、实施有抓手、项目可考核、结果能追溯的特点,成为安徽保障改善民生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最具特色的工作品牌,探索出了一条用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路子。
“12”到“33”
民生工程项目数越来越多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200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明确了12 项民生工程项目。安徽省政府成立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后调整为领导小组),省财政厅成立民生工程办公室,承担有关民生工作牵头职责,协调推动民生工程实施。
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2007 年12 项、2008 年18 项、2009 年28 项、2010 年33 项……2020年33 项,在2007 年至2020 年的14年间,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数量从最初的12项逐步增加到33项。
今年,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对接需求、科学调整,精准管理、提质增效”原则,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我省在有序进退、统筹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实施33 项民生工程。与2019 年相比,新增3 项,完善5 项,调整和退出3 项,继续实施25 项,聚焦短板领域、精准高效实施、强化资金保障、巩固建后管养、完善绩效评价、压实各级责任,以重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扣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安徽省明确了就业、教育、健康、社保、文化、社会治理、基础设施、污染防治和脱贫攻坚等9 个方面共53 项民生工作内容。就业创业方面,涉及技能培训提升等6 项;教育方面,涉及学前教育促进等6 项;健康安徽方面,涉及出生缺陷防治等6 项;社保方面,涉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11 项;公共文化方面,涉及文化惠民工程等3 项;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方面,涉及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等7 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等7 项;污染防治方面,涉及水环境生态补偿等4项;脱贫攻坚方面,涉及“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等3项。
签约家庭医生在“身边”守护百姓健康。
为压实责任任务,根据民生推进机制,我省更是分类分项将民生工作要点明确到21 个牵头责任单位、17 个协同责任单位,每个单位进一步确定联络员,牵头实施的主动作为、协同配合的积极跟进,扎扎实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重点民生任务。
投入近八千亿
全省累计人均受益超万元
不久前,合肥市高新区蜀南庭苑的一个家庭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个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今年的贫困幼儿资助。
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落实好学前教育民生工程政策,合肥市高新区全面推进2020 年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截至目前,该区5所幼儿园已全部复工,投入资金达19480万元,新增学位2070个。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8 年,全省33 项民生工程投入首次超过千亿元。为将民生投入的“蛋糕”持续做大,我省不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
根据数据显示,2007 年至2019 年,安徽民生工程资金累计投入达7954 亿元,惠及全省7 千万群众,人均受益1 万多元。2019 年,我省全年财政收入5710亿元,比上年增长6.5%。财政支出7392亿元,增长12.5%。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3.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5.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8.2%,教育支出增长9.8%。其中,33 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达到1215.3 亿元,33项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民生直通车”开进社区,为市民提供就业岗位。
去年一年,安徽省工程类项目按规划顺利推进。智慧学校建设中,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1006 个、主讲课堂406 个、学生终端5.3 万个。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完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37 个。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青弋江、裕溪河、新安江治理工程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当年30 个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50 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90 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3 个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同时,补助类项目及时补助或发放到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保障供餐学生数150.7 万人,累计支付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3.6 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省参保人数为5796 万人,医保基金共支出405.6 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当年续保缴费2179 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36.6亿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拨付到校公用经费54 亿元,支出免费教科书资金8.2 亿元,发放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3.5 亿元,惠及全省近700 万名城乡义务教育学生。
创新工作方式
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为拓宽民生工程的监督渠道,滁州市采取自荐和举荐的方式,选取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通过调研、走访、暗访等形式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监督民生工程进展,为民生工程的实施建言献策。
在六安市,则实行了民生工程联络员工作机制,原则上由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科室负责人担任联络员。他们承担牵头制订工作方案、实施计划、调度推进、政策宣传等工作任务,形成工作整体推进合力……
民生工程是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品牌,各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按照项目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推进各项民生工程精准高效实施。不仅在项目安排上稳步提升到2010年起每年33项,也在资金方面加大保障力度,通过购买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提高财政民生资金使用效率。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民生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安徽省财政厅健全完善民生工程遴选机制、审核机制、实施机制、监管机制、验收机制等一揽子联动管理机制,以健全的机制保障工作落实。在2019年民生工作中,我省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倾斜民生,通过市场化运作、花钱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集体和个人参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民生事业。不仅如此,也更加注重突出质量、提升绩效,既关注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又关注民生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努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公益暑假课堂”让社区孩子假期有去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我省将提升推进民生工程的政治自觉,优化推进民生工程的务实举措,努力把疫情对社会事业、民生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全省各级各部门则要以支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务实推进民生工程,扎实做好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全面建成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夯实基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姚一鸣(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数说2019年部分民生工程
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1006个、主讲课堂406个、学生终端5.3万个
完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37个
30个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5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9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3个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保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供餐150.7万人,累计支付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3.6亿元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796万人,医保基金共支出405.6亿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续保缴费2179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36.6亿元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拨付到校公用经费54亿元,支出免费教科书资金8.2亿元,发放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3.5亿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