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致富路上各显神通,安徽九县区成功“摘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4 月29 日上午9 时,安徽省政府发布公告:萧县、临泉县、阜南县、阜阳市颍东区、霍邱县、金寨县、石台县、太湖县、望江县等9 个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省31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安徽彻底甩掉了贫困县、贫困村的帽子。脱贫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各县区在摘帽过程中探索出了各自的宝贵经验与创新举措,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临泉:“临”机制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泉县突出发挥“四带一自”经验发源地的优势,深化拓展产业扶贫模式,在带出更大规模、带出更高质量、带出更好效益、带出更紧密机制、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四更一增”上下功夫。

围绕发展壮大产业,临泉投入“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资金1.35亿元,扶持202个村,培育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90个,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96个,带动2.6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持续发挥传统优势,壮大牛羊产业,积极打造“中原牧场”区域公众品牌,推出“中原牧场”牛羊肉等系列产品并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为提高贫困群众就业技能,临泉县持续开办种植养殖等培训班31期,培训贫困群众1513名,实现贫困群众就业1226人。在脱贫攻坚战中,临泉县推进精准施策,还按照“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梳理出“十大工程”惠民政策清单140项,分类别展现给帮扶对象,供贫困村、贫困户根据需要自主“选餐”。

据悉,临泉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被列为大别山连片开发特困地区贫困县,2017年被定为安徽省深度贫困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3万人,贫困村96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3个。经过6年集中攻坚,9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吉祥

阜南:殷民“阜”利

阜南县利用濛洼分洪道形成的10万亩低洼地和10万亩坡洼地、滩涂地发展耐水林、湿地林,种植杞柳、蒲草、牧草等,带动了2050户贫困户增收,让“洼地”变成了“福地”。濛洼湿地的变化,也是阜南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阜南县累计实施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13.7万个、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341个,90个贫困村各发展1项以上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且贫困家庭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项目。光伏扶贫累计投入15亿元,建成并网规模203兆瓦,覆盖全县90个贫困村,3.67万贫困户受益。

阜南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除了产业脱贫工程,还开展了推进就业脱贫工程、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推进生态保护脱贫工程、推进智力扶贫工程、推进社保兜底脱贫工程、推进健康脱贫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推进金融扶贫工程、推进社会扶贫工程等。

2013年底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8万户19.78万人、贫困村90个,贫困发生率12.45%。2014年至2019年,累计脱贫6.08万户19.25万人,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剩余未脱贫人口2189户533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4%。2020年4月29日,阜南县成功摘掉“贫困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吉祥 王振宇

金寨:一诺千“金”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位于深山区的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民组,实地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他在座谈中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四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及68万老区人民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对革命老区的深切关怀化为源源动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最大的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高质量脱贫理念,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实施了一系列强而有力、富有成效的攻坚举措。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4万户13万人锐减至2019年底的1039户1846人,贫困发生率也由22%降至0.31%。

拓宽就业渠道、壮大特色产业、创新光伏扶贫、发展旅游电商……金寨县坚持施策过程靶向精准,围绕“两业”攻坚,为贫困户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全县贫困户户均享受帮扶政策达7个左右。不仅如此,当地持续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着力推动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2014年至2019年,全县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等社会兜底保障资金6.5亿余元。完成全县24所敬老院老化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实施孤儿自愿免费集中就学民生工程,建立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孤儿结对帮扶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扶助政策,实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发放全覆盖。全力推进社保扶贫,为21108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相关政策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阜阳颍东区:脱“颍”而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阜阳市颍东区开展起了孝善扶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正能量。

为此,颍东区印发《颍东区扶志扶智孝善村(居)建设方案》,大力推行孝善村建设,采取道德引、群众说、法律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还通过试点建设孝善村,以“孝老爱亲公益幸福饺子宴”为平台,组织村民开展多种活动,引领带动周边群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孝善爱亲。

同时,颍东区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拿出产业就业增收、综合施策帮扶、社会保障兜底等办法,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在产业增收方面,颍东区在全省率先创新提出分段奖补,切实发挥产业“造血”作用。整理出36类特色种养业现金奖补“菜单”,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的原则,让群众根据自身条件“看单点菜”,自主选择。针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群众,配备产业指导员204名,为自种自养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让广大贫困群众在发展过程中掌握技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2014至2019年,颍东区累计实现33152户102129人脱贫,贫困人口减少至508户154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9%,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4月29日,该区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吉祥 王振宇

石台:点“石”成金

4月28日,在石台县仙寓镇西黄山茶博园内,第十七届安徽·石台茶叶节(网络)隆重开幕。因为疫情影响,今年茶叶节系列活动主阵地转移到网上,当地不少茶企纷纷开启“直播带货”模式,推介茶产品。

茶产业是石台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超过0.35万元,带动贫困户5000余户、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近年来,石台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自身优势,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举县攻坚、尽锐出战。截至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78户、23023人。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从2014年的27.71%降至2019年的0.49%。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春友

【工作感言】

石台县委书记李军:石台作为“六位一体”的特殊县份,自2014 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到目前脱贫摘帽,我作为第一责任人,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感触良多、收获颇丰,用“五个最”概括:最大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坚强领导;最大的收获——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公共服务逐步健全;最大的快乐——干部和群众亲了,群众和干部近了;最大的体会——干部要从干事中来,干部要到干事中去;最大的感触——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霍邱县城西湖乡大力发展皖西白鹅特色养殖产业。杜光荣/摄

霍邱:大“霍”全胜

从着力打造“江淮果岭”,发展冬枣、黄桃、猕猴桃等2.3万亩经果林,到注册霍邱龙虾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再到引进法国朗德鹅外来品种赢得“全国鹅肥肝产量第一大县”的美誉……近年来,霍邱县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下足绣花功夫,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质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2014年以来,霍邱县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累计脱贫73075户167976人,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12.31%下降至目前的0.24%。县域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全县累计投入39.5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其中专项扶贫资金13.61亿元、整合其他涉农资金17.52亿元、清理财政存量资金4.54亿元、新增债券资金3.88亿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工作感言】

霍邱县人民政府县长段贤柱: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这几年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但贫困县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工作要求,大力发展适应性产业,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实施边缘边远均衡行动,尽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萧县:喜“萧”颜开

在萧县,狠抓葡萄(紫)、胡萝卜(黄)、辣椒制种(红)、芦笋(绿)、白山羊(白)“五彩”特色产业成为当地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关键举措之一,也给老百姓带来了长远富裕的希望。如今,反映精准扶贫政策的梆子戏《天门山下》唱响在大街小巷,传递脱贫攻坚正能量,提升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2012年,萧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87个,贫困户9.64万户21.2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6.97%。2017年,萧县又被确定为安徽省深度贫困县。截至2019年底,全县贫困人口降至1993户3655人,贫困发生率为0.29%,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1元,同比增长10.9%,增幅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基层基本公共服务6大领域9项指标均已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 萧县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和依靠群众相结合,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打造“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项产业一条路子、一套机制一项保障”工作模式,实现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互融共赢。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工作感言】

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永乐: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萧县终于顺利脱贫摘帽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推进减贫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太湖:“太”仓满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太湖县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全县上下合力攻坚、尽锐出战,终于将“贫困帽子”摘了下来,实现贫困县高质量退出。

作为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重点库区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太湖县曾是安徽省省定深度贫困县。2014 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1 万人,贫困发生率24.7%;建档立卡贫困村67 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0 个。据了解,2014 年至2019 年,全县完成67 个贫困村出列,3.59 万户12.2 万贫困人口脱贫。截至2019 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47%。

陈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六乔

【工作感言】

太湖县委书记程志翔:近年来,全县上下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精准施策、尽锐出战,与贫困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历史性摘除戴了35 年的贫困县“ 帽子”,58 万太湖人民倍感振奋、倍添信心、倍增干劲。

望江:不负众“望”

目前,望江县60 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12.46 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安居乐业。在脱贫后又成致富带头人的雷池乡三河村幸福组村民王福义看来,是产业扶贫好政策,让他和许多贫困户找到了致富路,更让他和其他贫困户在脱贫后搞起了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成功脱贫。

发展产业是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主要举措,是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根本途径。2017 年初,望江县聘请专家团队为60个贫困村量身定制了产业扶贫规划,积极打造产业扶贫的“一村一品”和“一户一业”。

县级重点规划十大产业,村级谋划2~4 个特色产业,全部纳入扶贫项目库管理。特别是通过规划引领,共投入7.49 亿元实施772 个到村产业项目,效益明显。

吴潇 方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六乔

【工作感言】

望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霍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坚决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拎在手上,把脱贫成效放在心上,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下一步,我们将把实现剩余人口全部脱贫和防止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把全面小康的基础打得更牢、底色擦得更亮。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