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安徽新闻

多名政协委员为安徽发展献计献策 陆晓华建议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月13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举行第二次大会,15位省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为民生福祉改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陆晓华 不妨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头号工程”来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新机遇。但省政协委员、滁州市政协副秘书长陆晓华调研发现,我省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方向不够精准、招商力量分散等问题。

陆晓华认为,招商引资应从大呼隆转向靶向发力。她说,产业链招商靶向精准,产业成链才能环环生金。陆晓华建议,要制定《安徽省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列明鼓励发展和禁止发展两类产业,明确产业投资导向。同时可以制定《安徽省产业链招商图谱》,画出优势产业、关联产业的国际国内分布图并进行科学论证,突出图谱对招商工作的指导意义。此外,还可以制定《产业链核心技术手册》,紧盯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大力招引一批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相关机构,通过技术转让、中试合作、校企联合等方式加快技术转化应用,推进我省产业链完备发展。

陆晓华说,政策服务也要靶向精准。“我省可以整合各类招商引资政策,出台促进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招商政策服务指南》,招商人员在开展拜会客商、对接洽谈等招商活动时,可据此作出准确回答,提高招商效率。”

此外,陆晓华也希望基金扶持靶向精准。“可以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由各地政府、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围绕各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分类组建产业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她还表示,招商队伍和工作机制也要靶向精准,围绕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从行政机关、高校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选调或外聘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人员。同时组建产业招商工作组,增加招商目的地选择的精准度。

洪爱敏 搭建国际旅游“金四角”平台

省政协委员、安庆市政协副主席洪爱敏在调研中发现,相比沪苏浙,我省文旅产业发展仍然存在明显差距。“比如,区域规模化和产业实力不足、产业融合和商品差异化不足、旅游服务和业态培育存在不足等。”

对此,洪爱敏建议,搭建上海-南京-杭州-黄山的长三角国际旅游“金四角”合作平台,推进规划对接、产业互融、产品互促、市场共推、客源互送、品牌共建。“比如,可以依托江南文化的共通性及文化生态资源的富集性,深挖江南文化意蕴和生态优势,共同讲好‘江南文化’故事。”

另外,洪爱敏希望改善空间供给布局,优化游憩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依托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等名山,徽州名村名镇名街区,黄梅戏等演艺品牌,打造魅力独特的文化品牌。”同时,洪爱敏也表示,要突破地域和空间限制,构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营销体系,“比如联合举办特色节庆、大型赛事、国际旅行商考察、房车巡游等系列活动,推进营销产品一体化。”

李锐 像对待酒驾醉驾那样严惩失信者

省政协委员、安徽中锐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锐在发言中说,近年来,随着“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的推进,以及“三比一增”专项行动等创新措施的实行,我省实实在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政策政务环境也持续优化。但是,想要营商环境更好,我省还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社会信用诚信体系没有全部建立,违约成本过低,助长滋生少数投机分子钻法律空子。”

李锐说,民企法律诉讼时正常维权成本高,赢了官司、输了本钱现象依然存在。李锐表示,提升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在于减少行政干预,优化行政服务流程,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体系。因此,我省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

同时,李锐也建议,像对待酒驾醉驾那样,严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守信用、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的失信者,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行为中的合法利益。

傅松玲 抵御旱灾要重视“小农水”工程

2019 年旱灾给我省造成了巨大影响。对此,省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傅松玲认为,我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旱涝急转的自然特征给我省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考验。而被称为“小农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缓解我省旱涝急转的自然特征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傅松玲发现,目前“小农水”工程还存在灌溉保证率不高、重建轻管现象突出等问题。

因此,傅松玲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各地区“小农水”工程的具体目标、存在短板和制约因素,推进小农水工程建设。傅松玲表示,应适当提高“小农水”工程的灌溉保证率。“对照我国针对南方地区70%~95%的标准,通过工程保障和提高节水水平等手段,增强我省农业的旱涝防御能力,从而有效应对旱涝交替的来水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我省农业生产稳定和粮食安全。”

此外,傅松玲希望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结合一定的奖补措施,调动社会各方,特别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小农水”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胡艳军高职高专院校别总开营销、会计专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昨天,省政协委员、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胡艳军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我省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双高”院校,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能力。

胡艳军说,截至2019 年6 月,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423 所,省均46 所,安徽74 所,院校数量占全国的5%,全国排名第5 位。但在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我省仅有5 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占首轮197 所院校的2.5%,全国排名17 位,高职教育的质量与数量不相适应。

此外,胡艳军看到,部分院校一味追求在校生规模,轻资产专业设置过多过泛,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低,“例如营销、会计等专业遍地开花。”胡艳军说,目前我省专业类别主要为装备制造、财经商贸、食品工业、水利、护理五类,能够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多,服务传统能源、汽车、旅游等产业发展的能力仍有欠缺。“而且,作为农业大省,农林牧渔专业不强。”

胡艳军建议,我省要规划建设省级重点专业群,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重点规划发展一批专业群。”同时,可以根据院校优势与特色,将方向类似、定位不同的专业群分别交给几所学校重点建设,“既横向合作,又保持竞争。”而其他面向传统生产与服务、面向居民生活与消费的专业,各校可以根据区域需求与自身条件自行建设,充分竞争。

赵琳 周方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徐琪琪 项磊 刘旸 叶晓 姚一鸣 韩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