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安徽2019 年优良天数比例超七成 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转优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6 月3 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19 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多项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去年,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1.8%,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PM2.5平均浓度创新低

昨天,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介绍说,去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浓度均达到一级标准。

其中,全省PM2.5 年均浓度为46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PM10 年均浓度为72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SO2年均浓度为10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NO2年均浓度为31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CO 浓度为1.2 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O3浓度为165 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6%。黄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位居第5。

2019 年,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1.8%;全省16 个设区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累计70天,同比下降50.0%。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截至5 月26 日,全省14 个未达标城市PM2.5 平均浓度为48 微克/立方米,较2019 年同期下降22.5%;优良天数比率为81.6%,较2019 年同期提高11.4 个百分点,全省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转优

2019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长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由良好转为优,长江干流总体水质状况持续为优,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监测的46 条支流中,32 条水质状况为优、9 条为良好、2 条为轻度污染、1 条为中度污染、2 条为重度污染。淮河干流总体水质状况持续为优,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新安江流域水质状况持续为优。

巢湖全湖平均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中,东半湖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水质为Ⅴ类、中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环湖河流总体水质状况由轻度污染好转为良好,监测的21 条环湖河流中,5 条河流水质状况为优、10条为良好、2条为轻度污染、1条为中度污染、3条为重度污染。

此外,全省16 个设区市39 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5 个、地下水源地14 个)中,除亳州市地下水源地因地质原因氟化物超标外,其余15个设区市达标率均为100%。

生态环保督察问责10人

2019 年9 至12 月,我省分两批对淮北、阜阳、淮南、蚌埠、滁州、宣城、黄山、六安8 市开展了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第二轮省级督察全覆盖。

在2019 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各督察组交办信访举报2928 件,目前已办结2420 件,占比82.7%。其中,责令整改692 件;立案处罚146 件,罚款882 万元;立案侦查4 件,行政和刑事拘留4 人;约谈165 人,问责10 人。今年下半年,我省将按照《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任务,探索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和专项督察。

全面排查整治入江排口

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去年我省全面开展入江排口排查整治,对长江干流2329 平方公里进行航拍,初步认定排口4558 个,基本摸清了底数。初步认定非达标排口691 个,其中长江干流79 个,沿线2公里范围内支流612个。

为加强智慧监管,目前我省已建成投运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完成2085 个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基本实现了对违法排污行为的精准打击和智慧监管。同时,推进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设施建设,长江沿线97 个工业企业排污口水站和监控入河排污口的60 个长江支流入江口水站建设已完成77个和20个,多方位架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天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姚一鸣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