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农村的土特产品,一直很受城里人的欢迎。售卖土特产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可是,土特产买卖的最大难题在于,买卖双方往往缺乏适当的平台来对接。最近,寿县瓦埠镇的盲人朱士莉(原本是“利”,户口本、身份证上错写成了“莉”)就在忙着做这样的对接工作,并通过联系熟人电话推销、来合肥的菜市场了解行情等形式,发布“土货”信息,帮助村民推销当地的土特产。
图为朱士莉在家中拌鸡食喂鸡
16岁双目失明,到合肥学习盲人按摩
朱士莉大哥今年40岁,寿县瓦埠镇上奠村人。今日,朱大哥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我兄弟姐妹4个,我排行老四。”朱大哥说他并非一生下来就看不见,在1996年16岁那年,由于意外朱大哥开始双目失明。“他打球时跌到地上了,不敢对家里讲,又加上感冒发热。医院的眼科医生说,是急发性的葡萄膜炎引起白内障,后来引起玻璃体浑浊。”朱士莉80岁的父亲朱棉芝介绍说。
1999年朱大哥19岁时,他的双目彻底失明,无法上学,只能辍学在家。2007年,在家待不住的朱大哥来到合肥,学习盲人按摩,成为了一名盲人按摩师。
生活不规律胃病常发作,今年初回到家陪在父母身边
在合肥从事盲人按摩的同时,2008年4月,在合肥庐阳区安庆路街道志愿者服务总站的帮助下,朱大哥组织成立了一支名为“甜蜜蜜”的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残疾人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服务社区里的老人,帮扶照顾四川地震伤员、前往敬老院为老人推拿按摩等。因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朱大哥也因此曾荣获“合肥市优秀志愿者”、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等称号。
由于从事按摩这个职业,长期饮食没有规律,加上时常熬夜,从2014年起,朱大哥的胃病反复发作,一直没有治好。去年一年中有半年他都在吃药,今年也吃了几个月的药。由于胃病的折磨,130多斤的朱大哥瘦到了90斤,“今年只有90斤了。”今年过年回到家后,父母无论如何也不让他再继续独自外出,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影响,朱大哥没有回到合肥从事按摩,而是留了下来,陪在父母身边。“在农村老家和76岁的母亲,80岁的父亲一起生活。”今日下午朱大哥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销售农村的土特产到城里,要带动村民卖土特产致富
回到村里的朱大哥有低保和残疾人补助,虽然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他却有一些想法:他想自力更生,更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到更多的人。由于眼睛看不见,他从事不了养殖行业,有人建议他搞点农村的土特产向城里销售,补贴家用,他很快就采纳了这个建议。
从今年6月份开始,朱大哥开始向城里人卖农村的“土货”,“我想自力更生,想创业。我知道城里人很喜欢农村的这些土特产,但他们想买有时却很难买到,我想让城里人能够买到来自农村的真正土特产,同时也能解决现在我们农村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带动帮助我身边的这些残疾人、农户或者扶贫户,一起脱贫致富发展。”朱士莉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士莉介绍,他们那里有农民放养的鸡鸭鹅,猪牛羊等,还有大米、龙虾、米、油等各种农副产品,种类十分丰富,还有瓦埠湖的水产品,“我们十分注重农产品的新鲜。”
主要用电话推销扩销路,坚持送货上门保新鲜
如今,因为失明无法看见的原因,朱大哥主要通过电话推销,向以前的熟人介绍自己的土特产,并请他们帮忙宣传。“顾客如果感兴趣,就可以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朱大哥在电话中跟对方谈好价格、条件后,还会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目前朱大哥每个月来合肥两三次,先将顾客订购的“土货”送上门,然后前往菜市场了解一下行情,将一个自制塑料广告牌斜跨身上,带个小广播,再用小推车绑个铁笼,装上土鸡等土特产进行推广介绍;“去过政务区的翠庭园、绿怡居等菜市场,还去过嘉和苑、姚公庙一带的菜市场。”朱大哥说。
目前,朱大哥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坚持做正宗的土特产,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朱士莉说,对于靠近他家的淮南、六安、长丰、寿县、合肥、蚌埠等地,瓦埠镇当地都有客车直达,他都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而对于更远的地方朱大哥则采取快递、物流等方式送货。若大家对朱大哥的农产品感兴趣,可以拨打朱大哥的电话13866701360或者添加朱大哥的微信联系,多多支持他的创业。
袁成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孙召军 记者 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