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粮食总产实现“十七连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 年居全国前列,超300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即将过去的“十三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从“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获悉,“十三五”时期是安徽综合实力跃升最明显、转型发展成效最突出、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时期,在安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战新产业产值不断增加
“十三五”前4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2019 年总量达到37114 亿元,在全国位次由2015 年的第14位提升到第11位。
在此期间,产业结构加速优化,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梯次推进格局基本形成。2019 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5%,比2015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在创新驱动方面,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 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立柱架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量子、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大科学装置加快集聚。截至2019 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636 家,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 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8件。
新兴产业与沪苏浙合作互补
全域融入长三角,是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开放合作的又一突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安徽由“全面参与”转向“深度融合”,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省加强与沪苏浙合作、推动互补。今年前三季度,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918 个,实际到位资金5367.1 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省比重52.7%,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
不断开放的安徽,正迎接更多机遇和挑战。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建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等开放平台建设向纵深推进,世界制造业大会品牌效应持续扩大,2019 年进出口总额接近700 亿美元,累计有88家“世界500强”企业来皖投资。
合新高铁等工程年内开工
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十三五”期间,我省一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新增铁路运营里程950 公里,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5100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165公里,均居长三角地区首位。
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以合肥为中心、以高速铁路为骨架、以普通铁路为基础、以重要站场为节点的现代铁路交通体系,在全国铁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网中的枢纽功能和地位进一步显现。
“十三五”期间,我省相继建成郑徐、杭黄、商合杭、郑阜等高铁,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并通达24 个县。同时,华东二通道实现贯通,合肥已形成7 个方向对外辐射通道,1 小时到南京、2~3 小时到上海、杭州、武汉、济南、苏州,4 小时到北京、天津、郑州、南昌、福州,运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合安九、池黄、昌景黄、宣绩等高铁陆续开工,年内还将开工合新高铁,全省高速铁路网通道布局基本形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