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虽然每年的“公考”大军中,能成功上岸者只是少数,但依然不能阻挡成千上万人为之努力。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找到了几位参与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他们中有的已经上岸,有的仍在坚持备考,这段经历与感受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特别的体验。
人物:段蕊 状态:已成功上岸
感兴趣的工作她都乐于尝试
段蕊进入 “体制内”已经两年多了。从省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职员,到皖北一座小城的公务员,她有些不适应,却能欣然接受。
2017年,从淮北一所高校毕业的段蕊在合肥找到了一份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每天接触到最新鲜的互联网信息,生活也多姿多 彩“。我是学统计的,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还挺感兴趣。”段蕊说,大 学刚毕业踏入社会,她觉得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行,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做公务员。
但在此前,段蕊已经有过一次报考公务员考试的经历“。大四写完毕业论文,时间比较充裕,就报了省考试试看,没想到还进入了面试环节。”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上岸,但这次学习的经历让段蕊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
工作快一年时,安徽省公务员招考又开始了。段蕊想着前一年还系统地复习过,有些基础,便又报了名。平时工作还挺忙的她,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看看书、刷刷题。“如果能考上,也是一种选择, 我并不排斥。”这次,段蕊报考的是老家界首的职位,虽然只招1个 人,但她还是报了名“。一方面考虑是自己的家乡,另一方面专业也匹配,并没有想一定要考上,但一路都很顺利,成功上岸。”
能回到家乡工作,又是比较稳定的“铁饭碗”,最高兴的自然是段蕊的家人。一开始段蕊不适应“,刚回去时工作环境比较陌生,和之前接触到的东西完全不同。”段蕊说,那时正赶上第四次经济普查,她报到时前期的培训工作都已经结束,她只能和同事请教学习, 自己不断摸索,才慢慢融入到新工作角色中。
“以前工作的互联网公司年轻人多,大家有共同语言,业余生活也比较丰富,但政府单位就不太一样。”段蕊坦言,刚开始的确有些不适应,但在自己的家乡,适应的过程就没那么难。两年间,她已经 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心应手,生活也很踏实“,毕竟在小城市生活成本低一些,在父母身边生活也比较惬意,这样看来也算是一种优势。”
工作之余,段蕊大部分时间喜欢宅在家里,但偶尔出去旅游, 见 识到更多新鲜事物时,也会怀念在合肥工作的时光,甚至想过再回合肥,但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时,段蕊又开始踏实的工作了。“从报考到成为一名公务员,对我来说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并不会觉得后悔。如果未来有我更感兴趣的方向,我也乐于再去尝试一番。”
人物:马华秋 状态:等入职通知
多次赶考让他感慨坚持不易
如果不出意外,滁州小伙马华秋很快就能接到北京一家政府单 位的入职通知。去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他已经顺利通过笔试 和面试。在等待最终结果的过程中,他还参加了今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也一路顺利进入体检环节。公考 “达人”?马华秋坦言还算不 上,只是自己公考经历比较丰富。
2019年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的马华秋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 早在毕业前,他的目标就比较明确——考公务员“。大学是省内普通一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马华 秋说,由于家里的长辈多是公务员,在他们的建议下,自己也倾向于选择比较稳定的工作,“相比较考研,我可能更适合考公务员,能锻炼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
从大四开始,马华秋参加了多个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河北、江 苏、安徽、上海、北京,甚至还考过重庆的选调生。“公务员比较符合
父母对我的期待,为了让父母放心,每一次在选择职位时也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选择离家近的大城市,当然也要看和自己专业的匹配度。”马华秋说,公务员考试并不简单,国考的难度更大,自己每一 次报考虽然都没抱着一定要过的心态,但还是希望能把握住机会, 因此都会努力准备。
在众多考试经历中,最让马华秋难忘的是大四那年报考河北的职位。笔试前一天正赶上他毕业论文答辩“,时间挨得很近,当时很想放弃,但父母说这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建议我坚持一下。”于是, 上午论文答辩结束,下午抓紧处理完其他事情后,马华秋傍晚踏上 了开往河北保定的火车。因为时间紧迫,能按时赶到保定的火车只 有一趟普快,马华秋颠簸十几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开考前赶到考 场外,“当时在考点外喝了一碗汤就进考场了,考试时差点就睡着 了。”这一次艰辛的赶考,让马华 秋意识到找工作的不易,以至于之后的每次备考都会想起来, 这也成为他在接下来的一次次努力中继续坚持的动力。
人物:程晓晗 状态:即将进考场
备考的过程也是突破的过程
这个周日,舒城姑娘程晓晗也将走进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考场,和众多竞争者展开一场“厮杀”。但和大部分考生不同的是,她 已经考上了一家事业单位,以此打底,心里并没有那么紧张了。 今年刚刚毕业的程晓晗性格比较安静内向,大学在省城合肥读的是金融专业。和大部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毕业生一样,程晓晗也是受公务员家人的影响,想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今年上半年,程晓晗参加了事业单位招考,考上了家乡舒城的一家单位,目前还未入职。面对接下来的省考、国考,程晓晗也都不愿错过。“因为我比较想留在合肥,或者去南京,离家也比较近,所以有合适的机会都要尝试一下。”这次国考报名,程晓晗和家人商量后,选择了马鞍山的一个职位,“主要先看报考条件是否符合,再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果这次没有考上,我会先入职,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考。”
对于备考的过程,程晓 晗感触最深的是学习压力大,而且很枯燥。“一开始和 大学室友一起学习、做题。 后来受疫情影响,只能在家复习,但学习效率不是很高。
现在专门报了一个辅导班,可以认识备考的同学,一起交流。”程晓晗说,从之前经历的几 次考试来看,她认为自己表达能力较 差,面试环节是弱项,于是重点对面试环节进行了突击。“其他同学都很厉害,我就很自卑,但老师会不停鼓励我,多给我机会锻炼。”
程晓晗说,备考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突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我知道自己要向什么方向去努力, 也不再迷茫。即便最后没有成功, 也会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