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中国科大教授提出东亚季风区全新世降水时空变化新机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消息:东亚季风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降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受到古气候学界的普遍关注。然而,之前的研究大多使用反映植被或湿度变化的指标进行研究,且存在不同观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周鑫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利用严格的数据筛选条件,在充分保证年代可靠的基础上,从数百条重建记录中选取了孢粉重建的中国东部全新世降水变化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全新世季风降水最大期在南方出现较早,北方出现较晚,降水最大期出现时间与纬度之间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图1)。基于这一发现,结合对现代降水变化时空特征和月太阳辐射变化的分析,他们提出月太阳辐射变化可能是降水最大期穿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一新机制。

图1东亚季风区降水重建记录的位置(A)、降水重建记录对比(B)及全新世降水最大期出现时间与纬度的线性关系(C)

过去普遍认为轨道尺度(万年尺度)上季风降水变化受夏季太阳辐射驱动,但东亚季风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复杂,用夏季平均太阳辐射驱动难以解释。这一研究创新性地提出月太阳辐射对东亚季风区内部不同纬度降水的驱动,并指出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是在周鑫团队在前期全新世降水变化相关研究(Zhou et al. 2016,Earth Planet. Sci. Lett.; Liu et al. 2019,Quat. Res.)基础上取得的新进展,进一步加深了对东亚季风区全新世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的认识。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周鑫教授为该论文第一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