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推动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健康发展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这些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的履职建言始终离不开一个“农”字。今年两会上,他带来的建议内容涵盖加速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促进油菜全产业链发展、将关爱动物为主题的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等诸多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打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国物流快递业的总体供给严重不足,城乡结构分布不均,农村电商物流的分散性、规模小和季节性,阻碍了乡村规模经济发展。” 赵皖平说,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关于加速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提升快递末端服务水平的建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发展“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赵皖平坦言,目前,乡村规模经济发展不足、农村电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行业被拥有巨量网络的垄断企业控制导致准入门槛偏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美团、拼多多等涉农电商平台为代表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多多买菜为有快递业务资质的站点提供‘多多买菜’代收服务系统等创新,对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末端服务市场的建设,构建长效农产品产销模式,激发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形成具备内生动力的可持续乡村振兴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赵皖平建议,着力夯实“包容、审慎、创新、协同”监管机制,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坚持惠农富农的原则,取消不合理限制,鼓励发展农村快递末端服务,引导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有效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降低市场损耗成本,依托行业在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已有基础和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在他看来,这将进一步便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是激活快递业末端活力,富裕一线劳动者、农村劳动者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和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损耗率大,冷链基础设施缺乏。赵皖平认为,在政府支持下,可以依托各大涉农平台,通过拼单等各种创新模式集合规模化的订单,适应农产品自然成熟的特点,强化与农户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的衔接,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和冷链仓储加工设施,助力农产品销售,特别是促进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双向发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推动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健康发展

近年来,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作为个人求助及社会互助的创新模式,根据市场和民众需求,利用科技手段推出个人大病求助线上服务,将原本民间“互助互济”行为线上化,帮助不少农村困难群众度过了难关,成为现阶段社会救助体系及医疗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例如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360大病筹等互联网平台均可提供个人大病求助服务。对于农村中低收入缺乏保障的群体,特别是脱贫人口,这是国家政策帮扶之外的有力补充,更是防止因病返贫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赵皖平表示,当前服务平台存在行业监管缺位、共享机制难建、政策支持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促进服务平台健康有序发展?赵皖平建议,加快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立法,确定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明确政府对服务平台的监管职责,规定具体的监管内容及权限。加强平台自律管理,对服务平台的技术、安全、运维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国标或行标,指引行业合规发展,提高准入退出门槛条件,预防个人信息泄露。设立第三方基金会管理筹款,并公布筹款的支出明细,做好后续动态管控与监测评估。

同时,建立平台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多方联动共商,联合开展全流程风险管理制度,推动共建共享共治。支持平台参与建立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做好政府监测帮扶系统、个人大病救助系统与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打破主体间数据信息壁垒,统一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标准,共同打造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实时共享机制。

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赵皖平建议推动个人捐赠税收优惠,将赠与人的行为视同慈善行为,同等或参照享受税收等政策优惠,在申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给予一定抵扣,实现个人捐赠行为与慈善行为的良性互补。建立平台个人信用评分机制,将捐赠人、受赠人等各类主体行为与个人信用信息挂钩。建立捐赠回馈激励机制,让捐赠者享有优先救济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 陶娜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