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8月21日上午9时许,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在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缸窑村矶冲中心村的一块稻田处,一台水泵正在水渠中往上抽水,并通过150米长的水管流淌进稻田中,让这片水稻“喝上水”。
“我在矶冲这边共承包了200多亩水田,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头,虽然辛苦点,但通过种植水稻和小麦,还是能挣到些钱的。今年7月份后,因天气高温不退而久旱成灾,让我非常着急。不过,多亏了缸窑村领导出面帮助协调,从1500米远的王村矿塘取水至这条水渠,我再用水泵从这条水渠中抽水对水稻进行灌溉,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望着清水源源不断地流进干渴的稻田里,种植大户夏本龙感激地说道。
这位来自马鞍山市的种植大户在缸窑村几个村民组承包了500多亩农田,其中在这条水渠两侧就有200多亩。自村里帮助从王村矿塘抽水至这条水渠后,他和妻子已连续5个昼夜在忙着抽水灌溉。此前,相关部门经过和水务公司沟通,从村部的一处自来水主管道透气孔处按标准水价进行放水,帮助夏本龙灌溉了40多亩稻田。这些水费,夏本龙本人只承担了极少一部分,大多数都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使他感激不尽。
据了解,缸窑村今年受旱灾面积1000余亩,除夏本龙承包的500多亩外,还有几个种植大户承包的农田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旱灾。村“两委”将抗旱保苗作为全村头等大事来抓,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大户找源水、保灌溉,让农作物“喝上水”。通过努力,村干部从一废弃的矿井中找到了水源,在繁阳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拿出16000余元购买了1根长350米的电缆线和1台15KW的水泵,通过远程接电源,最终将矿井中的水抽到抗旱水渠中,再由种植大户根据自家农田“各取所需”满足灌溉。
连续多日坚守抗旱一线的村委会副主任盛明军表示,缸窑村近年来持续加大水利兴修力度,先后对破坝河进行了清淤深挖,对周树泵站进行了改造升级,并对多个当家塘进行兴修整治,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使农田防涝抗旱能力大大增强。
杨才星 崔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孙芮
编辑 彭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