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蚌埠医学院眼科奠基人田厚生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沪举行

大皖新闻讯 2022年11月17日下午,蚌埠医学院发布通告:2022年11月13日,原蚌埠医学院教授、眼科主任医师田厚生同志因病不幸逝世,享年103岁。11月17日13时,田厚生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田老年轻时的照片。

投身共产主义,73年不改初心

大皖新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1920年5月,田厚生教授出生于山东,先后在山东博文中学、通州潞河中学、通县汇文中学求学,并于194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震旦大学医学院。

据记载,在校期间的田厚生不仅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还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上海解放前夕,白色恐怖阴云笼罩,为配合上海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田厚生与一批进步青年在震旦大学组织革命斗争。1949年3月,借助震旦大学知名社团组织“震声歌咏团”,他们筹办了一场盛大“音乐晚会”,唱出“反饥饿”“活不起”等歌。震旦学子与观看演出的市民高呼口号,反对内战,极大鼓舞了上海人民英勇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士气。而晚会结束不久,田厚生便被列入国民党政府制定的上海学联黑名单。1949年3月,经郑康林介绍,田厚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校医学院当时唯一的中共地下党员。

上海解放后,田厚生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眼科工作,随后又加入上海抗美援朝医疗队,驻扎在中朝边境的临时救护站,利用精湛医术为志愿军战士治疗眼疾。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去如此艰苦的地方,他严肃答道:“党需要的地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只考虑我能发挥什么作用,不考虑艰苦不艰苦。”

朝鲜战争期间田老主动申请加入上海赴前线医疗队。

忆往昔,田老一言一行影响蚌医师生

据蚌埠医学院原眼科副主任吴正蓉回忆,田老师精通英法两门外语,经常翻译外国医学文献给年轻医生上英语课。而且,从教学试讲到上台操刀都会认真备课讲课,手把手教学亲自指导。

在蚌医一附院原眼科主任王庆生眼中,田老一生都在为他人考虑,年轻医生忙于工作没时间接送孩子,他知道后都会抽空帮助接送小孩。无论事情大小,只要能帮助别人,田老就不会袖手旁观。“只要田主任坐诊,他总是提前到诊室,怕的是病人久等。哪怕年事已高仍坚持每周五总查房,亲自查看每一份病历和病情、医嘱。”

田老百岁寿辰,蚌医副校长张武丽带领退休处工作人员赴田老家中庆贺。

蚌医三十载,将所学献给珠城两岸人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省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决定由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大医学院)对口援建,同时抽调原安徽医学院部分优秀教师,创建安徽蚌埠医学院。

1961年,田厚生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安徽支援蚌埠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建设。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从上海带来的教学设备和书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也成为蚌埠医学院眼科奠基人。

支援建设蚌医前,田厚生写给家中的书信。

怀揣着建设祖国的一腔热血,田厚生一边教书育人、建设科室,常年担任蚌埠医学院眼科学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及实习辅导等任务,同时不断攻克医学难题在核心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并翻译多篇英、法眼科著作;同时不忘医生本职,他用双脚丈量淮河两岸的广袤大地,深入农村通过大量调查填补了农村眼科疾病研究空白。上世纪80年代初,田厚生带头开展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体安装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三十年风雨兼程,田老陪伴着蚌医眼科学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医学人才,并亲手为患者解除病痛、使他们重见光明。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编辑 陶娜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