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新春走基层|枞阳电工老王的最后一次春节坚守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在温馨的灯光下,讲述着团圆的故事和新一年的希望。但是也有一群人却默默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用他们的坚守换来了万家灯火通明,他们就是活跃在乡村电力一线的供电人。

春节假期,记者回到枞阳县麒麟镇石婆村老家过年,以2月3日(正月初三)为时间节点,记录了国网枞阳县供电公司麒麟中心供电所电工老王最后一次春节坚守的片段。

“喂,好,家里电坏了?请稍等一下,我马上到。”正月初三早上不到八点,刚刚端上碗准备吃早饭的老王接过一通急促的报修电话,随便喝了几口稀饭,就匆匆背上工具包,立刻准备赶往故障地点。

老王,本名王克明,今年60周岁,因为他经验足,服务热情,和辖区的百姓熟,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王。“我是属虎的,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再过几个月,我就要退休啦!”

老王边说边戴上工作头盔和皮手套,骑上陪伴自己多年的摩托车出发了。 夜间的一场雨雪,道路湿滑难行,温度更是降到了零度以下,刺骨的寒风吹着脸像刀割般生疼。经过半小时的骑行,老王来到服务的辖区石婆村董庄组75岁的周宗宽老人家。经过对线路和空气开关的仔细检查,发现老人家停电是因为过年用电量陡升,导致保险丝烧坏停电。老王麻利地从包里掏出新的空气开关换上,不到五分钟灯亮了!老王叮嘱道:“电火桶、电水壶尽量不要同时使用,要注意用电安全。”

维修结束后,老王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到附近检查几户五保老人家的线路。一路上都有村民向他打招呼,“老王办事那是没得挑剔的,大事小事随叫随到”。平日里走村入户,老王和辖区村民们相处得如同一家人。这家有喜事,会给他递包糖,那家有烦心事,也会跟老王唠嗑唠嗑。村民们都说:“老王人实在,修电又负责,我们早就把他当成庄子里的亲戚了”。

据介绍,老王所在的供电所营业区内有公用配变 307台,总容量 62700千伏安,服务麒麟镇、钱桥镇3万余客户。老王负责石婆、新安两个村和麒麟、阳河部分村庄,管理16个台区,服务2000户低压用户。

忙碌到十一点多,到家里拜年的亲戚电话来了,催他回去吃饭。老王手机又响了起来!“石婆小学边上的有一户人家,明天(正月初四)儿子结婚,家里正在紧张地忙着布置婚房,不知道咋回事就停电了,让赶紧去看看。”老王说,每年春节假期,紧张和忙碌是常态。除夕夜,麒麟镇新安村新庄台区电压过低导致线路故障,他和所里安排的其他三个同事一起抢修到十一点多才到家。“虽然很辛苦,但只要灯火亮起来,再累都值得。”

说完,老王便骑上摩托车,伴随着“突突”引擎声,渐渐消失在新修的乡间小路上。

【记者手记】风雪里的乡村,寒风刺骨,可是我们的心中升起了丝丝暖意:为电工老王的朴实与真诚,为他30多年如一日的奉献与坚守,即便是2022年春节的最后一班岗。他选择了坚守和付出,就是选择了“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责任担当,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成大我”的供电精神。或许在供电人的心里,春节里用坚守点亮的万家灯火,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回馈。

吴福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