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长”会赢丨全国人大代表刘锐:推动人才高质量集聚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很关心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从人才载体平台看,长三角地区集聚了大量的高能级人才载体,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的1/2、1/3;三省一市共有本科层次高校221所,其中“双一流”高校35所,为长三角人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但是民营企业引才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留住人才。”刘锐说,要想高质量发展,绝不能依靠企业去单打独斗,而是要依靠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和人才的集聚。“找领军人才固然很重要,但是,往往骨干人才是要形成人才链的,否则很难让领军人才发挥出他真正的价值。”

目前,长三角各地人才治理尚未形成合力,缺乏区域整体的产业、人才统一部署和规划,城市和地区间人才需求同质化,特别是重点产业和领域的人才需求存在重叠与竞争,限制了人才在区域间的共享与高效配置。

刘锐建议,在长三角各区域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把人才进行集聚,把产学研集中在一起,把跨区域、跨学科的人才集中在一起,针对一些共同的科创需求进行研发,也就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创新链和人才链,这样才有可能把产业链进一步做强。

归根结底,要打破人才方面体制机制限制,通过灵活高效的运作模式和市场化手段,推动人才高质量集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安晚报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刘旸 叶晓 实习生 黄子健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李佳蔚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刘丽媛 石小磊

杭州日报记者 张世新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