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以文化之力 铸发展之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生生不息的血脉。宿州,文脉源远流长,文化绚丽多姿。近年来,宿州市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艺术创作活力涌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效显著,文化品牌日益唱响,全市文化发展蹄疾步稳、铿锵有力,凝聚起了建设文化强市的磅礴力量。

宿州市美术馆。

2023年皖藏基层文化交流文艺演出年皖藏基层文化交流文艺演出。

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悠悠历史长河,孕育出宿州灿烂的文化。

中国画艺术之乡、书法之乡、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泗州戏之乡等诸多殊荣,让宿州誉满天下。时光流转,文物中的宿州、遗迹中的宿州、创意中的宿州,正全方位展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现实为未来注解的文化魅力。

宿州市持续深入研究、阐释和发掘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宿州市非遗资源丰富,全市共有泗州戏、坠子戏、萧县渔鼓道情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30项、市级91项、县区级500余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等10个类别;该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47人,认定市级140人、县区级约600人。目前,该市已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的非遗名录体系,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古装坠子戏《《少年闵子骞少年闵子骞》。

近年来,宿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力,积极做好活化利用。该市加强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文化遗址保护,以运河为线、遗产为珠,串珠成链,铺开一张“活化”的文化地图。该市举办博物馆奇妙夜、灵璧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泗县曲艺大赛等,让非遗文化品牌光彩夺目;设计开发多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其中“寻味宿州”非遗之旅入选“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承办大运河非遗美食展、全省传统戏剧展演、风情淮河非遗展演展销等重大活动;坚持举办砀山县梨花节、萧县伏羊节,荣获“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实现“诗与远方”双向奔赴,优质文旅资源双向转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利民

宿州市加快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宿州市持续开展文化下沉输送,2023年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1234场、乡村“四季村晚”65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787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行宿杭“文化走亲”专场文艺演出、大地歌会—国庆七天乐等大型品牌性群众文化活动60余场,宿州市大剧院今年接待专业文艺团体演出20余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宿州市有序推进35个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打造“15分钟阅读圈”,“家门口”的图书馆既有高颜值又有高品质。2023年,全市农家书屋共补充图书、报刊76168册(期),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等阅读实践活动,

入选省数字农家书屋网站作品1252件,位居全省第一。该市加快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和数字景区改造,通过互联网重建公共场馆与群众的具体关联,让城市更有人文范、书香味、烟火气。宿州市科学布局全市城乡文体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6个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文化馆、5个博物馆、3个美术馆。其中,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砀山县图书馆,泗县图书馆以及各县文化馆等9家公共文化场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埇桥区文化馆、埇桥区图书馆、萧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灵璧县图书馆、萧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

2023年,萧县书画项目参加文旅部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展示活动,灵璧县乡镇文化站负责人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称号。宿州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市属主要场馆年接待参观游客合计超过百万人次,充分展示宿州市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利民,赋能美好生活。

打造文化精品力作成风化人

宿州市持续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聚焦时代发展,推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文艺精品。

2023年,宿州市孵化计划泗州戏《小草从军记》排演成功,泗州戏《大明皇后》受邀参加杭州西湖之春艺术节展演;部作品入选安徽省优秀地方戏(声腔)剧目展演活动,1部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4个,完成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100场和徽风皖韵进高校演出20场。

宿州市积极引导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该市推荐歌曲《江山就是人民》《汴水上的拉魂腔》荣获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第十六期“五个一工程”奖;推荐作品摄影组照《新能源助力新农村乡村振兴》、坠子《铁公鸡退彩礼》、电影《浴血大别山》、歌曲《淮河谣》入选安徽省文艺创作年度推优项目。一大批诗歌、摄影、书画、曲艺等艺术作品荣获“国字号”奖项。

同时,宿州市切实做好文艺人才激励扶持工作,该市推出旨在加强中青年书画人才培养的“龙凤计划”,至今已举办了六届,先后选送59名书画新秀赴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学习,已形成人才辈出、城乡共享、馨香满园的“宿州现象”。32名学员成功加入中美协、中书协,学员作品在省展和国展中屡获提名,为宿州书画百花园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书画群英会。

数字引领文化产业加速奔跑

宿州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大力扶持新兴文化业态,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以新兴文化业态为导向的良好发展格局,文化产业逐步驶入兼容并蓄、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该市借助云计算产业基地的优势,围绕数字装备、智慧文旅、网络游戏、新媒体、云会展和创意设计6个方面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依托阿尔法游戏公司,建设集游戏研发、运营、游戏产业外包、培训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打造皖北最大的游戏产业基地。

数字化改革正成为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数字+内容”创新转码方式,关联文化旅游、文保、新闻出版,萃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重要元素、标志和符号;“数字+传播”拓宽传播平台,电影、广播电视等领域力争在IP化方面取得新突破;“数字+产业”转型升级文创产业链,全市已落户各类手游、网游企业近100家。

同时,宿州市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今年以来,宿州市数字创意(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推进组开展招商活动216次。1—11月份,宿州向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录入数字创意和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项目74个,涉及总投资额约252.808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48个,已开工项目10个,已投产项目16个,已经纳统26个。

如今,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释放出的文化生产力,催生出宿州文化发展的“满园春色”。一组组数字,彰显不可忽视的文化软实力。2022年,宿州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14.3%,增长目标完成率居全省第1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6.8%,增速居全省第3位;省亿元以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增长34.8%,增速居全省第5位。在省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考核结果居全省第2位。

大皖新闻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黄元明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