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在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的“5G蓝莓”基地,一簇簇蓝莓挂满枝头。当下正值蓝莓上市季节,“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采访团来到这里,看当地智慧化种植如何赋能农业发展。
“父亲以前是做传统地栽蓝莓的,蓝莓上市的季节总是雨水特别多,运气不好甚至颗粒无收。”看到父亲如此辛苦,“5G蓝莓”基地总经理梅伟十分心疼,就建议父亲引入5G物联网技术,向智慧农业领域发展。考虑到父亲年纪大了,对智慧农业的理解和操作都有些吃力,她便辞去了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协助父亲共同打造“5G蓝莓”基地,成为了一名新农人。
蓝莓颗粒饱满,口味清甜。
目前,“5G蓝莓”基地已有50多个大棚、4万余盆蓝莓。如此大的规模,如何进行管理、施肥、控温?梅伟拿出了她的手机。
“需要多少水肥,什么时间施肥,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参数调整。”梅伟介绍说,大棚遍布二十余个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棚内气温、土壤湿度、水肥补给进度等数据,实现了对每一棵蓝莓植株的精准调控。可以说,只需一部手机,就能照料大棚内4万多盆蓝莓。
一部手机照料4万多盆蓝莓。
“5G蓝莓”基地内的蓝莓包括4个优质品种,基本一年就能出果。基地精细化的管理使得蓝莓实现了错季上市,备受消费者青睐。“和以前相比的话,收益基本上能够翻倍。”梅伟说,基地的智能化管理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郎溪县十字镇是我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5G网络信号的全覆盖为数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