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黄山徽州区是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黄山毛峰”原产地、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区县。近年来,徽州区交通公路部门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不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发达的交通。8月6日,由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办、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新安晚报社、大皖新闻共同主办的“行笔江淮”公路故事主题宣传采风团来到徽州区,探访被称为“项链+吊坠”的乡村旅游公路。
名山秀水(省道103线)旅游风景道全长125公里(徽州区段47.555公里),如同一串精美的项链,串联起沿线的太平湖、黄山风景区、丰乐湖的绝佳山水风光。呈灵潜旅游公路全长20.5公里,将沿线的呈坎、灵山、潜口串联成一个环,在潜口与名山秀水旅游风景道衔接,犹如项链上的一个圆形吊坠。
“项链+吊坠”完美呈现了山水徽州之美,也畅通了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之路。
呈灵潜旅游公路。(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务中心供图)
灵山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徽州方氏聚居的古村落之一,周边有保存完整的明代古梯田1000亩、竹海3000亩。呈灵潜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为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大灵山旅游度假区项目以呈坎镇灵山村为核心,总面积12.45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30亿元,2022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今年“五一”已实现大灵山核心景区试营业。
大灵山旅游度假区项目资产管理负责人占镱说,他们公司投资这个项目,看重的就是呈灵潜旅游公路,因为它为旅游度假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使度假区可以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试营业期间,旅游大巴可以直接开进核心景区,吸引了很多自驾游游客。
呈坎镇副镇长詹九洲说,灵山村有四大特产,贡米、西瓜、竹编、酒酿。旅游度假区项目实施后,带动了这些特产的销售。现在这些特产,基本上是供不应求。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之前,村里每年收入只有30多万元,2023年,达到了70多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
省道103线潜口段。姚群芳/摄
据詹九洲介绍,同在呈灵潜旅游公路沿线的呈坎村,最初只有十多家民宿,近两年快速发展,现在已达到90多家。而那些高端民宿,一年的收入都在一二百万元。
名山秀水(省道103线)旅游风景道沿线也有很多民宿,有名的两处是车门滩民宿集群和曲水土楼。
车门滩在在丰乐水库东岸,有一座浮桥与名山秀水(省道103线)旅游风景道相连。它是靠山面水的小山村,最先开始做餐饮和民宿的是叫“寨上乡约”,该负责人谢银俊还上了央视七套《乡约》节目。现在该村有29户,有十几户开农家乐和民宿。据介绍,这里周末都是客满,不提前预约,很难订到位置。这里交通便捷位置好,到潜口镇13公里,到黄山风景区29公里。来的多是自驾游客,主要就是吃点土菜,看看风光,挖笋时节,带孩子来挖笋,体验亲子时光。
曲水土楼距离省道103线仅1公里,是徽州区近两年新晋的网红打卡点。老板王永新,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有过许多摄影佳作。2023年,王永新结合自家老宅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及自身的摄影技术,创办了曲水土楼,除传统的餐饮、住宿等业态外,有特色服装租赁、专业摄影等新业态。
旅拍,是近两年盛行的旅游新趋势。王永新利用自己的摄影技术,将旅拍与当地山水相融合,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黄山的山美水美。曲水土楼自2023年“十一”开业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
王永新说,曲水土楼明年底将建设得更加完善,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打卡。这样就能带动本村的其他村民来做农家乐和民宿。
名山秀水(省道103线)旅游风景道车门滩段。许大鹏/摄
名山秀水(省道103线)旅游风景道沿线的杨树乡,是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的核心产区。浮溪人家茶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年产干毛茶30万余斤。该公司总经理曹永利对门前的名山秀水(省道103线)旅游风景道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曹永利说,他最开始做电商时,因为路不好,得自己每天把包裏送到屯溪城区的快递公司,一单的运费在18元,成本高得让人受不了。现在呢,路况好了,快递公司天天上门收货,雨天、下雪天都正常进行。公司淡季时每天有二三百单,旺季时最多有三四千单。因为交通便捷,发货及时,长三角地区的买家第二天中午就能收到。而且运费五折六折就能签约,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
曹永利说,因为交通发达,大大促进了公司的发展。现在,公司有一个在全国一流的数字化生产车间,自有茶园1000多亩,合作社茶园5000多亩。合作社对茶叶做到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带动了10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
省道103线洽舍乡鲤鱼岭观景台春色 。姚群芳/摄
据介绍,黄山市徽州区以公路建设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在公路沿线村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初步建成以澄塘优质桃、东山猕猴桃、蜀源向日葵、灵山西瓜、汪村葡萄为主的呈灵潜特色农业经济带和翰山—虹光沿线千亩油菜花观光基地。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发展特色产业6.16万亩,实现产值3.45亿元,带动公路沿线农户人均增收9611元。推行农村公路养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开发公益岗位38个,带动38名脱贫人口实现人均年收入增收5000元。
大皖新闻记者 许大鹏 程娇娇 薛戎 通讯员 刘蓉蓉
编辑 陶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