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故里潜山市余井镇呈现文学井喷现象 这里走出了10位中国当代作家

大皖新闻讯   在张恨水故里安徽省潜山市余井镇,近年来出现一个奇特的文学井喷现象,这里相继走出了10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中,以张恨水故居黄土岭为圆心,在半径2公左右的余井境内,走出了徐迅、周旗、余同友、王张应、陈寿新、董鸣鹤6位;再往外拓展,周边走出了简宁、汪惠仁、徐霁旻、程建华4位。倘若算上省级作家协会,潜山人已加入安徽省作协,以及在外地工作加入其他省、市作协的有百余人。

知情人士介绍,目前,这10位中国当代作家和省、市作家,大多是正处在创作鼎盛期的“少壮派”,精品佳作常见于国内高端文学期刊和报纸文艺副刊。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作家累计出版文学作品或专著等,已逾400部。在一个人口不足60万的山区县市,尤其是人口不足6万的余井镇,能走出这么多作家,密度之高蔚为壮观,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据悉,这10位当代作家都出生并成长于寻常百姓家,有的还出身寒门,除了自身的聪慧和禀赋,没有倚持和背景。他们或年少立志肯下功夫,或不忘初心不懈追求,或保持真性情不装不谄媚,在物质上不与人比,但在用功上却走在前头,始终保持着一股敢于下苦功的“豪狠”劲儿。正是靠苦心苦功苦力,终于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和章法,闯出了各自的一片天地。

与张恨水一脉相承的是,从这10位当代作家的作品中,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故乡的人文、地理、习俗、文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著述和作品之中。他们当中大多数常年旅居在外,远离故乡,有着更深的思乡之心和眷恋之情,虽然熟悉故乡的文化,但并非完全归依故乡文化,但无论怎样书写,都逃不开一往情深的故乡情。

据了解,余井镇之所以能出现文学井喷现象绝非偶然,是与张恨水作品、情怀、人格精神对故乡的影响密不可分的。余井镇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恨水故里是其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其境内有张恨水故居、占庄老屋、余蟹形老屋、高楼大屋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水利风景区长春水库、皖河景观带,有三国时期落马桥遗址、马道古战场等。

近年来,余井镇全力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战略,走文旅联姻之路,着力打造张恨水文学小镇,在绿美景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好强绿、增色、塑形等文章,着力提升恨水故里沿线景观,让生态和文化渗进乡村肌理,切实提升文旅辨识度和吸引力,以绿色人文之“美”赋能乡村振兴。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储北平

编辑  张思平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