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亳州:智慧为“核” 打造“五朵云”守护城市安全

大皖新闻讯   “通过构建城市安全运行感知网,实时感知城市运行安全风险。”亳州市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11月11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跟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亳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指挥中心,见证了科技如何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聚焦解决民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围绕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盲点”“堵点”“焦点”问题,不断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上下功夫,打造了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五朵云”应用场景。

科技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准确地风险定位、及时的故障排除,离不开科技的支撑。11月11日,大皖新闻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亳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指挥中心,通过现场电子屏幕显示的信息,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中。

记者从亳州市城市管理局获悉,亳州市通过整合、升级、共享等方式,努力探索打造以“小而精、小而实”为特色的亳州城市运管服平台,建立高效指挥协调机制,优化升级综管服平台,在原有人员和视频监控采集基础上,增加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公众投诉等方式,涵盖运行、管理、服务近20种途径。

现场人员介绍,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中枢,燃气、供水、桥梁、排水等权属责任单位为风险处置主体的联动响应组织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领导、多部门协同联动、统一运行服务”的城市运行保障机制。选取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及一般风险进行科学布点监测,目前共部署安装了3120台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运行安全风险。

提炼打造“五朵云”应用场景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亳州市在燃气管线相邻地下空间部署安装了1840套可燃气体监测仪,基本实现对全市燃气管网较大风险及以上区域监测全覆盖,实现燃气“云监管”。

亳州还创新打造了“人防+技防”的城市防汛治理体系,建立了由市长任总负责人的工作机制和汛期“叫醒”管理机制。在重点位置同步安装了333台流量计、雨量计、液位计以及高位监控等监测设备,对管网溢流、管网淤积、管网错接混接、河道偷排等各类安全问题实时监测,实现防汛“云调度”。

针对风险较高供水管网,部署了304套供水漏失监测仪进行管网漏失监测。通过这种“电子听漏工人”,打破传统听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实现供水“云管理”。

不仅如此,在桥梁“云保畅”方面,重点选取了建设年代长、载重车辆多、交通流量大、养护难度高的17座桥梁进行安全健康监测,完成对桥梁结构BIM及周围环境三维建模,根据桥梁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在桥结构易损位置重点部署加速度计、温度计、应变计、监控等784台监测设备。

针对市内花戏楼、曹操公园、南湖公园等12个易造成人员密集场所的23路视频监控,并打通了21处“喊话”设备,建立了客流量过大“喊话”疏散管理模式,实现了“云疏散”。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