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2月25日上午,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发布会,对芜湖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目前,芜湖市共有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地14个,涵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多种类型,全市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生态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在生态环境监管举措方面,芜湖市坚持高位统筹。自2023年起,芜湖市政府加大对湿地公园管理力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市领导多次现场督导。同时,率先建立自然保护地信息共享及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已累计召开14次会议,为保护工作筑牢组织根基。
技术支撑成为监管“利器”。借助生态环境部遥感成果,对自然保护地图斑变化精准核查,开展融合监管工作,并通过监管系统进行双月遥感监测线索核查调度。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构建“人防 + 技防”体系,奎湖、东草湖湿地公园实现24小时视频监控全覆盖,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
问题排查整治毫不松懈,通过“绿盾”专项行动,结合多渠道线索,全面排查违法违规问题,对重点问题“回头看”。截至目前,“绿盾”线索问题点位整改完成率达88.5%,其他专项行动问题也在稳步推进整改,有力打击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为规范执法工作,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对自然保护地内环境违法问题的处理流程,从立案处罚到专案办理、移送司法机关,形成有力威慑,完善了执法监管机制。
下一步芜湖市将在加大宣传、强化部门协作、提升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守护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为芜湖市生态文明建设再添新彩,也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大皖新闻记者 孙芮
编辑 王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