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歙县举办滴水香茶旅文化节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节至四月青山黛,味留三开滴水香。4月14日,由歙县政府、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的“2024歙茶——歙县滴水香茶旅文化节”,在“滴水香”核心产区歙县溪头镇开幕。开幕式上,全国传统名茶联盟理事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丁勇为歙县滴水香作推介。歙县政府、歙县溪头镇政府、桃源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分别与合作企业签订了《茶业现货交易平台合作协议》《乡村振兴助农协议》《茶园大托管服务合同》。

溪头镇位于歙县东北部,与绩溪县相毗邻,距歙县县城22公里,离绩黄高速入口仅8公里,至歙县高铁北站20分钟车程。溪头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83.43%。境内有上扬、竦岭、飞布、大牛诸名山,布射、双竦、桃溪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扬之水,上游多为川谷盆地,下游多为水田山塘,森林植被丰厚,茶园桑翠林荫习习,茶叶、菊花、水稻、烟草声名远扬,黄山银钩、黄山绿牡丹、滴水香等茶品牌享誉海内外。汪满田、蓝田、桃源等百佳摄影点以及一山连着一山的山顶百姓居住地,风景独好。

歙县滴水香具有色绿、香高、味浓、形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被誉为国内一枝独秀的浓香型绿茶珍品。2000年6月,经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叶专家认定,滴水香茶叶属中国特色茶,并经中国茶叶博物馆陈列展示及收藏。2008年3月20日,歙县滴水香作为黄山市政府的礼物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滴水香”茶主要产于北纬30°黄金线的黄山南麓南云山山脉,主产区在溪头镇汪满田、大谷运、竦坑等地,茶园面积1.9万亩,茶园多分布在深山茂林幽谷之中,雨水充沛,常年云雾缭绕,四季百卉溢香,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茶园土壤以砂质红壤、砂质黄红壤等为主,有利于其色绿、香高、味浓、形美的特点形成。

滴水香,顾名思义,因为有茶,每滴水都香,言简意赅,诗意传神,三个字,道所有。滴水香茶的加工工艺有机融合了烘青与炒青绿茶的工艺特点,其精湛博深的制作工艺,独特自然的提香技艺,更加突显出茶叶的鲜灵香韵。从鲜叶低温恒湿贮藏、复合式杀青、低温摊晾、适度揉捻、初炒、摊凉回潮、推进式成型、提香直到成品,近10道自动化、清洁化的加工生产线,实现了滴水香茶品质的稳步提升。滴水香茶更以外形紧结、色泽绿润、香气高长、滋味鲜醇,深受上海、长三角一带城市和我省消费者喜爱,并出口美国、欧盟市场,销量逐年倍增。

近年来,歙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之作为富民强县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茶园绿色防控、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支持茶产业发展,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歙县溪头镇年产滴水香茶25万斤,一产产值超4000万元。

在活动现场,当地一位茶农汪杏枝介绍道:“通过政府举办的“滴水香”文化宣传活动,我们的茶叶更好卖了,特别是近几年,从源头控制了农药进茶园,采摘的茶叶鲜叶也成了老板的抢手货,价格也一年比一年好,我家今年的茶叶预计比去年要增收3000多元!”

本次“滴水香”茶旅文化节以春为约、以茶为媒,开展采制春茶、茶艺表演、品牌展示、客户订购、网红打卡、文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体验到采茶的快乐感,品茶的自在感和购茶的获得感,给广大游客留下不虚此行、不负春光不负卿的春日难忘之旅。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通讯员 江夏友  胡雪

编辑 张大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