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2月27日,记者从淮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保障、服务、产业等方面,推动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幸福养老、舒心畅‘淮’”养老服务品牌,擦亮老有所养民生底色。
构建帮扶精准、关爱暖心的保障体系
补贴精准。以大数据为抓手,通过整合公安、殡葬等多个部门数据,搭建高龄津贴信息化平台,探索推进高龄津贴“免审即享”;通过线上线下核查相结合,发放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今年1-11月,共为11.82万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4171.987万元,为3.4万名低保老人发放补贴2275.18万元。
帮扶精细。针对不同情况失能老年人,通过“六个一批”(即:兜底保障帮扶一批、集中托养帮扶一批、社区居家服务帮扶一批、探访关爱服务帮扶一批、家庭适老化改造帮扶一批、健康服务帮扶一批)帮扶方式进行精准帮扶。各县区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及家庭居住环境评估情况,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今年共完成2639户。
探视精心。搭建由部门(单位)、社工机构、邻里、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村干部)组成的五级社会支持网络,组织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视走访和“幸福敲门”助老服务行动,月均探视、关爱、服务老年人5万人次。
构建服务普惠、分层分类的供给体系
激活存量。按照“宜公则公、宜民则民”原则,采取县级统一管理、乡镇自主运营、部分服务外包、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等方式,推动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收住社会老人。寿县先试先行,江苏悦华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和寿县信德养老服务公司分别投入4000余万,将寿县东片、中片16个乡镇的53家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造提升,养老机构设施环境、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优化增量。按照“城市抓嵌入,农村抓大院”工作思路,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营。发挥金岭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和华仁老年公寓失能老人帮扶行动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新建运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6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老年协会、社工组织的作用,探索“1(农村敬老院)+N(农村幸福院)”和养老积分互助模式,建设农村幸福院(村级养老服务站)42个,开展互助养老服务2万余人次。
提升质量。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全市171家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32家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3家机构被评定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落实医养结合试点,引导东方医院集团发展养老服务,协调推进寿县窑口镇养老服务中心、田家庵区老年公寓深度医养结合,促进引领全市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发展。
构建多方参与、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
做“实”重大项目。投资1.2亿元的淮南市级老年公寓5月1日起正式运营;总投资7000余万元、获得662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淮南东方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建成并即将投用;总投资7500万元、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万元的寿县养老服务中心正在有序建设中,计划年底完工;争取1亿元专项债建设的凤台县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
做“深”区域合作。深化与上海闵行区结对帮扶合作,共同开设长三角养老机构院长研修班,与闵行区共建淮南·闵行异地康养基地4家。依托八公山、舜耕山、淮河等自然资源和楚汉文化资源,探索发展旅居和异地康养,建成长三角康养基地3家;精选淮南市旅居康养线路2条,吸引外地老人来淮养老。
做“强”人才队伍。依托淮南联合大学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遴选市级老年公寓等4家养老机构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召开“政校行企”交流会,引导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人才培训,满足机构“点单式”用工需求。2023年淮南市选手王旭在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被评为“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
编辑 许正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