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月13日,在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工信厅厅长冯克金在介绍日前印发的《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总体要求时表示,力争到2027年,安徽省年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左右、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2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10家左右。
安徽省工信厅厅长冯克金介绍,通过多年培育,安徽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2.3万家,居全国第8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9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家,居全国第8位;涌现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0家,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起草了《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近日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发布会上,冯克金介绍了《成长计划》的主要内容。《成长计划》在总体要求中提出,按照企业成长路径,梯度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力争到2027年,年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左右、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2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10家左右,形成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体现安徽特色的制造业优质企业方阵。
《成长计划》提出建立成果供需对接、融资供需对接、产业链协同创新、跨境出海、政企沟通“直通车”五大共性服务机制,差异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专精特新企业壮大、瞪羚和独角兽企业跃升、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领航四大培育工程,明确了17项重点任务。
冯克金介绍,此次出台的《成长计划》聚焦培育发展“4433”万千亿制造业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次提出按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成长路径,梯度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针对制造业优质企业在市场开拓、资金支持、技术创新、“走出去”、诉求办理等方面反映的共性需求,首次提出建立五大共性服务机制,集中优质资源支持企业发展。
坚持精准服务,差异化分类施策。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强度高、创新成果多的特点,在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等方面给予支持。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配套能力强等特点,在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支持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针对瞪羚和独角兽企业成长速度快、赛道领域新等特点,在挖掘培育企业、拓展应用场景、强化资本赋能等方面给予支持。针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产业链链主企业掌握行业话语权、承担产业链核心技术突破职责使命等特点,在申建重大项目、凝练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实施并购重组等方面给予支持。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摄影报道
编辑 张思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