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盛夏七月,热浪袭人,很多人恨不得整天躲进空调房不再外出。然而,依然有很多劳动者冒着高温坚守户外,用汗水与劳作书写着新时代的建设者风采。7月17日,大皖新闻记者赶赴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G318沪聂线灾毁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夏日骄阳下建设工地由劳动者身影构图的别样风景。
7月17日上午10时许,阳光如烈火般灼人,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在G318沪聂线池州青阳县境内的灾毁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群公路施工工人正头顶烈日、脚踩热土,奋战在热浪蒸腾的路面上。他们身穿荧光绿的马甲反光服,头戴安全帽,手持铁锹等各种工具,弯着腰修整着路面不平整之处,尽管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脸上铺满了豆大的汗珠,但手里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
记者到达现场时,一片繁忙的施工场面映入眼帘,摊铺机正进行摊铺作业,热浪裹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起袭来,现场人员浑身都湿透了。机械操作手熟练地操控着水稳摊铺机,将水稳碎石精准地摊铺在路面上,他们近距离感受着地面散发的滚滚热浪,脸颊被熏得通红;路面作业人员不时扬起铁锹,将边角处摊得更平整,修整着每一处路面。
正在进行作业的养护工人已全身湿透。
姜文正是这群辛勤的劳动者的一员。此刻,他头戴安全帽,单薄的汗衫已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身上。记者看到,他不时地用袖子擦拭着额头上滚落的汗水,以免汗水糊住眼睛。
“现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我们每天早上6点半就开工了,这天气又热又闷,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但既然出工了,活一定要干好、干到位。”今年37岁的姜文从事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早已习惯了高温“烤”验。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和40多名工友每天的任务就是紧随着大型机械,对路面进行精细作业。
姜文正在进行路面作业。
“干我们这行的,不管是天冷还是天热,都得按时开工,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苦点累点都是凭本事吃饭,心里踏实。”谈及工作的辛苦,姜文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洋溢着一种豁达与从容。他坦言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团队氛围好,大家相互照应。要是遇上温度过高的情况,项目部会合理安排轮班作业,让大家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据介绍,进入盛夏后,为了保障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施工方严格执行高温施工方案,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及换班轮休作业制度,避免工人们长时间在高温下日照曝晒。“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施工方在气温达到40℃及以上时,停止户外作业;气温在37℃以上时,会限时作业,作业时间不超过6小时,且在高温期间休息3小时以上。”池州市公路管理服务青阳分中心副主任张成道介绍说,施工现场还配备有防暑降温驿站,驿站内配有饮用水、西瓜以及藿香正气口服液、人丹、十滴水等防暑降温物品。
酷暑难耐,工程不歇。炎热的夏季,当很多人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这些公路施工工人们却始终用忙碌的身影在热浪中铸就着一条条平安大道。他们用结满老茧的双手测量着路面的温度,用汗水浇灌出一条条安全畅通的国省道干线。
胡甜甜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
编辑 崔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