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8月8日上午,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全民健身中心前热闹非凡。在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霞与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柯春平为中心共同揭牌后,这座占地49.5亩的“运动综合体”正式宣告开门迎客。此举不仅标志着该区文体配套的新升级,更标志着“江南”这片产业热土正在书写以基础设施的完善助推产城融合发展的新篇。
“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市空间”转型
“恒温泳池、智能预约系统,没想到园区里能有这么专业的健身场所!”试运营期间就常来锻炼的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某企业员工胡磊,在开馆首日特意带着同事前来体验。这座集综合球馆、恒温游泳馆、健身中心于一体的“两馆一中心”,不仅是池州市首座恒温恒湿游泳馆——其采用的逆流水循环系统与AOP辅助长效氯消毒技术,配合城市电厂余热供应的恒温系统,在节能与舒适度间找到了平衡;中心更通过9个文体活动室与“运动+生活”场景设计,构建起了覆盖企业职工与周边居民的“15分钟健身圈”。
场馆开放当天市民前来体验。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健身中心的落成,是集中区从“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市空间”转型的缩影。据运营方负责人程磊介绍,中心引入的“智慧场馆”管理系统,可实现线上预约、智能导览等服务,而第三方专业运营模式,则保障了公益属性与服务质量的兼顾。在此前7月28日启动的第九届“江南杯”篮球赛中,25支来自园区企业与池州市直单位的球队,用20天的赛事热度,提前印证了这片空间对园区活力的激活作用。
让人才居住有保障 通勤更省心
走出全民健身中心,驱车8分钟便抵达“江南”观景花园小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人才公寓的“样板间”。在这里,安徽协氢氢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管周浩正带着新入职的同事参观:“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家电家具齐全,月租金才900元,线上申请、审核一站式搞定。”
观景花园小区(江南公寓)
作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人才安居工程的核心载体,这批35至70平方米的多户型公寓,精准匹配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人才的居住需求。数据显示,仅安徽普洛兰管道修复技术股份公司就有60余名员工入住,随着该企业员工规模从2019年的百余人增长至如今的300多人,人才公寓的动态供给机制为该企业“留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居住有保障,通勤更省心”。这是“江南”园区职工对配套升级的共同感受。在健身中心开馆的同时,连接池州市区与园区的3条公交专线正平稳运行,4辆内部公交车穿梭于厂区与生活区,118个点位的450辆共享单车随取随用。
安徽精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杨贵芳算了一笔账:“以前开车每月油费七八百,现在公交‘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省钱又方便。”这种“三门对接”的通勤体验,源自该区对企业诉求的快速响应——从2017年开通首批市区专线,到2024年根据企业需求新增线路、缩短20分钟通勤时间,交通网络正成为产城融合的“动脉”。
为长三角产城融合提供“江南样本”
“健身中心只是起点”。安徽省江之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正以“15分钟生活圈”为理念,规划建设涵盖超市、医院、职工餐厅、图书馆的企业邻里中心,目前方案已进入设计阶段。届时,从运动健身到生活服务,从通勤出行到人才安居,一套覆盖“生产-生活-生态”的闭环体系将全面成型。
场馆开放当天市民前来体验。
在全民健身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后,看着篮球馆内跃动的身影,不少企业代表纷纷感慨:“产城融合的核心,是让园区既有产业的‘筋骨’,也有生活的‘温度’”。今天的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内,正奏响一曲“产业集聚、人才荟萃、服务完善”的融合发展交响乐。随着基础设施的持续深化,这片产业发展的热土也正从“生产型园区”加速迈向“宜居宜业新城”,为长三角产城融合提供着生动的“江南样本”。
孟智超 大皖新闻记者
编辑 张大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