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天长市杨村镇东大圩,千年鱼塘系统与清洁能源利用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美景图。47万块光伏板架设在3700余亩的鱼塘水面上,场面蔚为壮观,这里是天长市“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所在地。
近日,记者跟随滁州市环保世纪行采访组从天长市中电建大桥新能源公司了解到,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开工建设,如今,可实现年发电量超过1.5亿度,与相同发电量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5万吨、二氧化硫500吨、氮氧化合物350吨、各种有害气体150吨,有效减缓温室效应的产生。
发电站采用高支架上层用于光伏发电,下层用于水产养殖。下层建成37个标准化鱼塘,配置标准化的生产用房、进排水水渠,引导渔民科学养殖,实现“一地两用,综合开发”,促进渔民产业升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我们坚持发电与渔业兼顾,光伏板距水面相对主流渔光互补抬高4米,为渔业提供充足光照。”天长市中电建大桥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发电过程采用性能稳定的干式变压器,有效避免油式变压器泄露对湖水造成污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天长市重点打造高邮湖生态旅游景区,而该项目将升压站设计为停靠在高邮湖边的航母,房屋设计为徽派建筑风格为旅游景区建设增添新的旅游亮点。
本报记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