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2018中国肥西蒿子粑粑节开幕 粑粑小产业带动扶贫大格局

春暖花开,蒿草飘香。4月15日上午9时,2018中国肥西粑粑节暨柿树岗乡第三届全季旅游文化艺术节,在美丽的柿树岗乡新街社区正式开幕。本届蒿子粑粑节的主题为“以蒿为媒引粑粑聚会,文化传承促乡村振兴”,由肥西县政府主办,中共柿树岗乡委员会、柿树岗乡政府承办。

QQ图片20180415172058

肥西县委书记金成俊,肥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煜,肥西县人大主任张俊平,肥西县政协主席朱士久、肥西县委副书记宣丽玲、合肥市城乡统筹办专职副主任肖波,肥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成忠,肥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上派镇党委书记杨术云,肥西县副县长韩斌,肥西县政协副主席张立新,肥西县农委主任王洪斌,肥西县旅游局局长王书国,柿树岗乡党委书记沈家创,柿树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欣欣,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节目精彩纷呈。原创短视频《我心中的肥西粑粑》正式发布,一群身在他乡的肥西游子,通过视频表达了对粑粑和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粑粑节的祝福。此外,还有一群生活在合肥的国际友人,在视频中给了粑粑大量好评。

之后,主舞台上蹦出一群少年,他们手持莲湘棒,在舞台上做着各种动作,用莲湘棒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他们表演的就是莲湘舞,一种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据了解,莲湘舞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柿树岗乡黄花一带农民在艰苦劳作中创作,到六十年代进一步传播。如今已成为当地特色文化,成功载入为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Q图片20180415172122

QQ图片20180415172111

碟子舞则是流行于柿树岗乡的另一种民间艺术,亮相于开幕式上,同样收获了很多掌声。接下来,原创相声《欢歌笑语吃粑粑》、儿童舞台剧《粑粑聚会》相继上演,也都很引人入胜。当地村民还表演了门歌、闹花船、成人莲湘舞组成的柿树岗特色的“非遗串烧”。

QQ图片20180415172016

开幕式最后一个环节是,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一起为粑粑点红。据介绍,在当地的风俗习惯里,在粑粑上用食用颜料,点上一个个鲜艳的红点,象征着吉祥如意。领导和嘉宾通过这次点红,也表达了对百姓美好生活的祝福。

QQ图片20180415172135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上的一场签约仪式,当地农户代表、专业合作社、企业代表,共同签订了关于蒿子粑粑订购的三方协议书,通过粑粑小产业,带动扶贫大格局。这一签约仪式,正体现了本届粑粑节的主题,也是开幕式的点睛之笔。

QQ图片20180415172105

柿树岗乡党委书记沈家创说,一块小小的蒿子粑粑,承载了柿树岗乡居民脱贫致富的期待,近年来,该乡政府一直致力于精准扶贫,成立专业合作社。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当地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带动乡亲致富。

粑粑节开幕的同时,不远处的蒿子粑粑特色市集也正式开市,迎来了第一批顾客。这座为新街社区新建的农贸市场,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蒿子粑粑特色集市”,在粑粑节期间,来自肥西的所有粑粑们都来到这里“聚会”,除了柿树岗特色的蒿子粑粑,还有焊粑粑、包心粑粑、豆馍粑粑、南瓜粑粑、年粑粑、糍糕粑粑等。据了解,2018肥西粑粑节开幕式当天有近4万游客前来,10万个肥西粑粑一上午即销售一空,目前当地正加紧制作粑粑已满足游客需求。

QQ图片20180415172131

QQ图片20180415172140

当天上午,在柿树岗乡周桥新村,还有一群小朋友正在向莲湘舞非遗传承人学习莲湘舞,希望把这项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传承下去。而柿树岗乡的各条乡间小道上,竟出现了大量共享单车的身影。据了解,青桔单车与当地政府达成合作,投放单车供游客骑行。与此同时,一场寻宝活动也引来众多参与者,很多人都成功寻宝,获得精美礼品。

柿树新农人认购会现场,应该是当日最火的一个活动。本届粑粑节期间,当地政府特意推出“开心农场”的活动,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现场“认养”耕地和果林,日后可以自己动手,在农田耕作,在果园管理。当天,很多有田园情结的游客,都在现场进行登记。

关键词1.粑粑聚会

10万粑粑在柿树岗聚会

肥西的粑粑最出名的当属蒿子粑粑,每年清明前后,当地村民来到田野里、山头上,采摘刺头蒿最嫩的部分,用米粉和其它佐料,做成美味的粑粑,使之成为春天时分,当地人的餐桌上不能缺少的部分,更被在外的游子视作家乡的象征。

除了蒿子粑粑,这些年,焊粑粑、包心粑粑、豆馍粑粑等也越来越多地走上餐桌。这些粑粑都取材自大自然,经过手工制作,美味又健康,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发现、接受和喜爱,也使它们成为给亲朋好友送礼的好选择。

为了应对粑粑节期间游客对粑粑的巨大需求,当地各乡村早早都开始准备了,他们忙碌在田间,忙碌在厨房,做成各类粑粑10万多个。当地相关部门采购了专门的机器,为粑粑进行真空包装,让粑粑的保存时间更长,美好的味道也得以留驻。粑粑的外包装盒,经过精心的设计,上面的图案都是柿树岗乡的特色旅游元素,在粑粑市集上买来一盒盒的粑粑,送给亲朋好友,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由于2018肥西粑粑节开幕式当天有近4万游客前来,10万个肥西粑粑一上午即销售一空,目前当地正加紧制作粑粑已满足游客需求。

关键词2.柿树新农人认购会

认养一块地,做个农场主

柿树岗乡物产丰富,有安徽省最大的无花果基地,以及大规模的葡萄园和桃园。这次的柿树新农人认购会活动中,可“认养”的项目就包括这些。除此之外,韭菜、南瓜等菜地也在“认养”范围内。

游客在按流程现场“认养”这些项目后,可要求当地村民进行无农药、无化肥管理。而用最原始、最自然的自然方法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将全部由认养人所有。

如果认养人有需要,还可以趁空闲之时,呼朋唤友到园区,参与果树的施肥、修剪、除草、疏花疏果、套袋、转果等农技工作,或者到耕地里体验农耕乐趣。

除此之外,当地农户家饲养的鸡、鸭、猪、羊等禽畜也都可以认养。如果对当地闲置农舍感兴趣,也可以在“认养”后,将其打造独居自己风格的民宿。

关键词3.文化传承

非遗莲湘舞传承有人

蒿子粑粑让节日有了“味道”,而莲湘舞则让节日有了“仪式感”,这种曾经与劳苦生活紧密相连的表演形式,如今成了当地特色文化,并成功载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粑粑节开幕式上,分别有一场少儿和成人莲湘舞表演。此外,当天上午,还有一批小朋友到柿树岗乡周桥小学,集体向莲湘舞传承人学习莲湘舞。“趁蒿子粑粑节,让跟多人了解莲湘舞,把它传承下去。”柿树岗乡政府一名文化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莲湘舞最早由柿树岗乡黄花一带农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艰苦劳作中初具雏形,到六十年代发扬光大,并进一步传播。莲湘舞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舞姿刚柔相济,节奏明快,极具浓郁的柿树特色。

莲湘是一根约长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两端镂成三个圆孔,串有数个铜钱,涂以彩漆,两端饰花穗彩绸。舞时可由数人、数十人及至上百人参加。表演者持莲湘做各种舞蹈动作,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边打边唱。

目前,柿树岗乡有成人莲湘舞队伍18支,少儿莲湘舞6支,最近几年获邀外出参加活动达200多场,获得广泛好评。2014年6月,该乡的《莲湘舞》成为安徽省唯一选派节目,参加在苏州举办的全国莲湘舞邀请大赛,并荣获银奖。

关键词4:精准扶贫

粑粑小产业,带动扶贫大格局

肥西粑粑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让粑粑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变得更加大众化。随着需求量日益扩大,粑粑已经成为柿树岗乡的一个小小产业。除了粑粑节期间,当地村民一年四季都会做粑粑来卖,或卖给当地的土菜馆,或卖给到当地参观的游客,成为增收的一种新方式。

为了鼓励粑粑产业壮大,将资源整合起来,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当地政府推出了精准的扶植政策,引导当地村民与专业合作社、企业进行合作,签订三方协议。企业到专业合作社下粑粑订单,专业合作向村民收购,村民按要求进行生产。有了专业合作社这个纽带,企业不愁货源,村民不愁销路。

有头脑的村民,还可以蒿子粑粑为依托,通过其它方式来增收,廖德超就是其中一个。在特色粑粑市集上,廖德超的摊位最明显,不过他的摊位上并没有实物,而只有一个淘宝网店的二维码。“如果有人喜欢蒿子粑粑,又嫌来一趟柿树岗太麻烦,就可以在网上下单,快递直接到家。”廖德超说。

记者了解到,廖德超今年34岁,2010年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延续他的生命,母亲不惜割肾救子,家里花去20万元医药费,用尽了全部积蓄。遗憾的是,2017年,父亲因为劳累过度去世。但生活的重担没有将他压倒,手术成功后,他在乡、村两级帮助下,在淘宝网开设了电子商务服务站,通过网络销售,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如今,廖德超在网上销售蒿子粑粑等柿树岗乡特产,增加家庭收入。

其实粑粑给当地带来的改变,并不仅仅局限于粑粑本身。柿树岗乡党委书记沈家创告诉记者,柿树岗乡打造粑粑节,把大量游客吸引到当地,带动了乡村旅游消费,餐饮、民宿的接待量逐渐增加,村民开办的饭馆、旅馆也增加了很多。“新街社区、周桥新村周边的饭馆三年来增加了两倍,提供的菜品在保证乡土味的同时,也越来越精细。”

近年来,柿树岗乡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无花果、葡萄、桃子等扶贫产业园,依托粑粑节推出柿树新农人认购会,把产业园的这些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扶贫产业园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