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童克震
"暑假结束,在新学期到来之际,有的孩子出现畏惧上学、厌恶上学等负面情绪。对此,医学专家提醒家长,这可能是“开学综合征”在捣乱。"
9月1日中小学开学几乎“全国成一统”,只有部分高校延期开学;但不管何时开学,学生都有一个“收心”问题。比如,老师在开学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教学角色,学生很长时间不能进入学习角色,家长很长时间不能进入“助学”角色,形成年年挥之不去的“开学综合症”。其结果是,老师教学误人子弟,学生学习跟不上班,家长不能给孩子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开学“收心”成了多数学生、家长的“疑难杂症”。如何“医治”,都似乎还没有找到“药方”,笔者以为,至少要服“三味药方”。
一是要对“过去时”吃下“了断药”。在暑期长假里,老师、学生、家长都可能根据长假安排旅游、休闲、度假、走亲访友、科考科研、夏令营等长时间活动,这些活动很多都是要在临近开学才能结束,人们思想一直围绕这些活动转,对突入而来的开学感到紧张和不适。特别是一些事情还没有了断、结尾,还需要时间才能进行到底,如果不对“未解决事情”进行“移交”或“整改”,想进入开学后的“主业”角色是很难的。这就需要该了断的及时了断,该“转手”的及时“转手”,无牵无挂地进入开学时段,这样才能有条件“收心”,全身心投入学习、助学战斗。
二是要对“进行时”吃下“开局药”。开学是个紧张繁忙的节点,有很多事情要在短时间内一步到位,一方面老师要为学生开学做好各种安排工作,包括新生怎么迎接,家长怎么接待,报名如何进行,安置、疏导如何完成等;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开学保驾护航,比如上学如何送行,住宿如何安排,吃穿如何保障,平时如何联系看望等;一方面学生开学要有“心中有数”,比如,如何承前启后学习,如何面对新的环境,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与新的老师、同学相处等。这些“进行时”都能准备的心里踏实,“收心”才能得到“巩固”。
三是要对“将来时”吃下“规划药”。开学要面临很多未来工作,几乎所有事情都在“万事开头难”,如果没有对未来进行阶段性、任务性分解进行规划运作,就会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境地,导致越忙越乱和越乱越忙。即使昂首阔步走进开学,同样会陷入“剪不断,理还乱”境地。唯有对未来进行细化规划,把任务分解到各个时间节点上,凡事办理有序、心中不慌,开学“收心”才能平稳“着陆”。
治疗“开学综合征”需吃“三味定心丸”,这是多年来的经验总结,老师、学生、家长都要“照单抓药”,认真“服药”,“开学综合征”才能得到“治愈”;少吃“一副药方”,都可能“旧病复发”,这是老师、学生、家长都要引以为戒的。
【作者简介】童克震,男,1969年出生,建筑专业毕业,曾进入河北新闻学院深造。是当今国内知名时评人,多家媒体专栏评论作者。现为淮南市作家协会理事、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会员,凤台作家协会理事、会员,淮南市收藏协会淮上研发中心凤台办事处秘书长等。1990年开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各类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等,尤其爱好杂文、评论写作。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文化月刊》、《学习月刊》、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瞭望周刊、半月谈、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美国侨报等300余家国内外媒体发表评论5000余篇。现为《珠江晚报》特约财经评论员、《成都网》特约评论员,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均有《评论专栏》。本地任职为凤台旅游局、茅仙洞风景区管理处宣传部主任,凤台新闻网、凤凰台特约评论员,《河南广播电台》、凤台电视台《文化生活》频道特邀评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