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平圩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党风引领促崛起,喜看平圩景更新。美丽富饶的平圩镇位于潘集区南大门,南临淮河,北接泥河,淮阜铁路和淮潘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广物博。"单机甲中华"的平圩电厂和平圩第二发电公司即坐落于境内。这里工农交融、城乡交错、百业俱兴,蕴藏着勃勃的发展生机,不断有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到这里投资兴业。
平圩镇是安徽省第二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全国第三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常住人口4.1万人,地域面积5238公顷。下辖33个党组织,其中15个村级党组织,12个非公企业党组织,6个其他类型党组织。近年来,在潘集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圩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奋勇拼搏,不断强化班子自身建设,切实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全镇上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好的趋势、更好的态势、更好的的气势,一幅欣欣向荣的平圩镇优美画卷正在慢慢展开。
画卷一 抓经济 全面发展显成效
平圩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抓手,以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为落脚点,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作为,全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7年,完成税收收入15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7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9.4亿元,位居全区第一。一是推进项目建设。投资8.2亿元的旭阳100MW光伏电站项目已初步建成。投资1.64亿元的旭丰20MW光伏电站项目、投资3.13亿元的东华通源固废处置中心项目、振邦生猪养殖厂项目、淮上淮河大桥引线工程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二是发展工业经济。2017年全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5145万元,增加值19119万元,增长12.7 %;限上企业3家,零售额238.9万元,增幅15%。三是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扶持并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扩大油桃、酥瓜、葡萄等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加强新科技推广应用,完成水稻机插秧4000亩。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稻田综合种养1400余亩。打造绿色生态种养特色品牌。
画卷二 抓生态 美化家园引凤来
平圩镇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长抓不懈,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完善卢沟、谢圩、龚集、李桥等村美丽乡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将其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的样板。全面开展“向垃圾宣战,建美丽家园”环境集中整治工作。2017年共清理陈年垃圾20000余吨、积存垃圾10000余吨、草垛300余处,清理整治道路约120公里,村庄脏乱差现象明显好转。其中,李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已获得省级验收。全镇环境整治效果明显,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去年完成区下达50亩林地、500亩林网的任务,完成1160亩省森林抚育工作和龚集村“森林村庄”建设。
画卷三 抓民生 为民谋福促和谐
平圩镇党委、政府在拨打经济“算盘”的同时,不忘民生“账本”,千方百计让全镇群众腰包鼓起来,笑容多起来,日子好起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共新修排灌渠1.39万米,修筑田间道路1.94万米,修建桥涵17座,泵站3座,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平圩镇推行“四带一自”模式,紧紧围绕“人均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扶贫标准,落实好各项扶贫措施,带动138户贫困户增收,102户自主发展产业。171户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建成使用。发放教育扶贫补助资金57.08万元。落实扶贫贴息贷款410.8万元。投入资金114.45万元,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69户。2017年精准脱贫96户283人。社会事业发展开局良好。新农合参保人数2.93万人,共缴费526万元,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镇完成城乡养老保险1.43万人,参保人数位居全区第一。
画卷四 抓党建 组织建设上台阶
近年来,平圩镇党委狠抓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严格执行区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落实了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完善镇村党务、政务公开机制。全面推行网上阳光村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阳光财务”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镇、村工作的透明度和实效性。
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管理。规范建立村干部档案,同步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结合党员红黄榜管理、星级创评工作,2017年“七一”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6名、优秀共产党员64名。 抓好标准化建设。投入100多万元,完成13个村两室达标建设。打造标准化建设亮点龚集和李桥村。2017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87.94万元,位居全区第一,其中5万元以上的6个村。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思路,实现新发展,更加宏伟的蓝图已经徐徐拉开。平圩镇党委书记陈多阳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以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更加注重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建立社会公平保障制度,更加注重自身职能的转变和执行力的提升,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不断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