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合肥高新区年度创新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五):
地平线建筑设计: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的安徽本土建筑设计品牌
2009年,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区注册。成立之初,公司创始人就立志打造安徽本土品牌,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九年间,地平线用诸多作品和荣誉,书写了建筑设计领域品牌创新的新篇章。
公司组织员工出国考察
坚持方案创新提供“五星”集成服务
自成立以来,地平线完成了诸多有影响力的设计项目,在居住、商业办公、高端酒店等业态中都有代表作,成为诸多国内高端地产商长期合作伙伴。
近年来,随着合肥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公司落户合肥,包括一流建筑设计单位的分公司,地平线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但从创立之日,地平线始终守着自己的原则,坚持设计方案创新,从前期的资源对接、产品策划到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直至项目管理,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产业链。以“五星”集成的服务深度和态度,带给客户“五星级”服务体验以及项目价值的提升。
张远林美术馆
探索“徽质空间” 打造诗画般建筑作品
徽派建筑是江南地区建筑的标志之一,有着很深刻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徽派建筑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历来为国内外优秀建筑大师所推崇。随着时代变迁,建筑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建筑设计师渴望从徽州典型空间的总结中获取创作灵感。
如何将传统的徽派建筑元素与现代空间设计结合起来,是现代设计师目前所要努力的方向。而“徽质空间”就是地平线在徽派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探索研究方向,在尊重鳞次栉比的马头墙的同时,更关注与挖掘身边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寻常记忆,这些同样丰富且更贴近建筑本身,建筑也因此变得更温暖。
张远林美术馆位于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内,建筑面积约3000平米,是地平线运用“徽质空间”的概念设计的经典建筑作品之一。设计理念核心在于引入徽州老宅异地重建。建筑师团队凭借着丰富的创造力和建筑经验,将时空和物质进行不同程度的错叠和并置,铸就了一个乌托邦情怀下的建构异托邦。
带有编码的安纺50年代的二十六万块砖和三万片瓦,构成了园区的主体建筑,以及张远林美术馆的表皮。两百年前徽州古宅的时空被压缩在了由五十年代安纺的砖瓦所包裹的新建筑里。地平线建筑团队用旧砖瓦、馆藏建筑构件、以及每一处细节,建造了一座有温度的美术馆。
公司举办足球比赛。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科技创新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地平线面临的不仅是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竞争,更体现在深层次的企业文化的竞争。近年来,地平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学校顺利开展走进校园宣讲会,并且连续承办十届“地平线杯”安徽建筑大学建造节并设立竞赛奖金,鼓励同学们设计出优秀作品。
地平线与安徽建筑大学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共建对外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公司内部还开设地平线学院,集中本年度地平线设计所有作品,从各方面进行考评,设计负责人解说项目设计过程、理念等,成立评审小组进行评选,鼓励团队之间互相学习。
为了传承历史、推动社会文明,并培养以此为核心的人才,2015 年 12 月,地平线与源泉博物馆共同申报中国建筑学会科技普及教育基地,立足于弘扬徽派传统建筑文化,举办了一系列向公共开放的科普活动。
有创新就不惧竞争。在一流设计公司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的情况下,地平线依然能够平分秋色,利用自身优势,成了安徽本土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为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倡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文化,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合肥高新区工委办启动了“合肥高新区创新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
8家年度创新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名单如下: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安徽博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时代数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力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