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淮南市打造脱贫攻坚“绿色银行”

安徽网淮南频道讯 阳春三月,瓦埠湖畔林茂水美。瓦埠湖滨湖生态带1490余亩林带郁郁葱葱,党员林、巾帼林、青年林镶嵌其中,增绿添彩。湖畔寿县窑口镇贫困户黄传均正忙着给树苗除草施肥。  

瓦埠湖是淮南市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湿地,其水域流径14个乡镇,两侧全长241.53千米,全市以瓦埠湖滨湖生态带为“林长制”工作的突破口,充分发掘林业发展潜力,不断开发脱贫攻坚“绿色银行”,增强战贫求富的内生动力。

吸纳特殊员工,为“绿色银行”增效

“平常在这除除草,干点杂活儿,收入稳定,去年俺家就脱贫了!”黄传均是窑口镇贾庙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后,每月能获得500元的收入,加上自身种植业收入,他家实现高质量脱贫是稳稳的了。

“护林员是林长制的末梢神经,是造林成功的关键,也是林长制管绿、护绿的重要环节,从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增加政府购岗位,即加强了林木管护,又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寿县是全市唯一符合生态护林员选聘条件的县区,该县按照《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的原则,从全县18-60岁贫困人口中选聘56人为生态护林员,涉及10个乡镇43个村,管护面积3025万亩。乡镇政府与他们签订了《寿县林业生态护林员劳务购买合同》,对生态护林员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一年度一聘用,聘用合同一年一签。明确聘用护林员森林管护区域、职责和权利以及工资报酬等。生态护林员工资每人每月500元,由乡镇分季度将名册上报县林业部门,审核汇总后由财政部门通过“惠民一卡通平台”将资金直接打卡发放到生态护林员个人账户。

与此同时,有的乡镇还增加政府购买岗位,从贫困户中选聘护林人员,增加贫困收入。众兴镇为了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强林木资源管理,制定出台了护林员管理办法,并在8个村选取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8人,聘为护林员,明确看管责任,每人明确一条路、渠或一片林,做到林有人管,事有人做,并签订管护协议,报酬与考核结果挂钩,每人每年工作4800元;丰庄镇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取7人为护林员,签订护林合同,并按照护林员管理办法,经考核和根据看管路段的长短不同,分等次确定工资。

引进优质品种,为“绿色银行”增值

在距离瓦埠湖不到40公里的凤台县中山杉育苗基地里,我们看到了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蓬勃景象,逾万亩“中山杉”树苗长势喜人。“中山杉”是国家林业局推广的林木良种,具有速生、抗虫、耐水、耐盐碱等优点。

“推进林长制,挖掘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具体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俱佳的树种是关键。”市扶贫办分管产业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中山杉树干挺直,树形美观,树叶绿色期长,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树种,也是重要的材用树种。引进凤台县十余年来,种植技术不断成熟,成活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贫困户种植这样的品种,风险小、收益高。

凤台县瞄准了“中山杉”这个优质品种,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模式,在凤台县天香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带动下,发展14家成员单位,分布在凤台县十四个乡镇,实施了中山杉产业扶贫项目。沿济祁高速打造2200亩中山杉特色产业育苗基地绿色长廊,项目每年可带动81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沿线就业岗位1000多个,贫困户年均增收2600余元。

另外,丁香、法梧、弘森槐、板栗、苹果、梨、油桃等等这些优质树种在淮南遍地生根, 不断为这座“绿色银行”开源增值。

发展林业大户,为“绿色银行”护航

凤台县天香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化零为整,使得整个中山杉种植抱团发展,贫困户利用小额金融贷款资金或自有土地加入中山杉育苗专业合作社,贷款资金由财政全额贴息,合作社每年保证不低于贷款额6.5%的收益。

“在发展林业扶贫过程中,像天香林业这样的造林大户、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社成为了主力军。”凤台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大户的资金量大、市场广、技术硬、发展前景好,为“绿色银行”护航,值得贫困户和当地镇村信赖。

全市涌现出很多的大户、合作社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的典型。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振祥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栽植丁香、法梧等花卉苗木3000余亩,带动贫困户167户491人;皖槐林木良种种植有限公司,种植弘森槐500多亩,林下种植豆类等作物,发展林下经济,带动贫困户44户116人;安徽建业苗木科技有限公司,在寿县刘岗镇上楼村、陈楼村流转土地1593亩,种植高档绿化苗木,通过用工和“一自三合”模式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御景苑油用牡丹种植有限公司,种植油用牡丹600余亩,带动贫困户30户95人;御林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342亩土地栽植苹果、梨、油桃等,中间套种西瓜,带动贫困户38户85人;安徽大自然苗木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在济祁高速连接线春申大道流转土地1163亩,其中涉及44户贫困户土地,用工中有60人是贫困户……

培育贫困散户,为“绿色银行”提质

用工聘用、大户带动、土地流转……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土地零散,有劳动力,愿意自主发展林业种植的“散户”,全市各地也是出台各种政策,鼓励种植户开展自种自养。

对缺技术的贫困户,寿县按照《关于在贫困村开展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保义镇、大顺镇等6个乡镇等17个贫困村进行了产业扶贫政策及林业技术培训,共培训贫困人口850余人,使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项增收脱贫的使用技术。

对于缺优质树种的贫困户,凤台县采取“树苗入股”的方式,统一购买中山杉树苗给贫困户栽植,并提供技术支持,成才后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贫困户自身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由乡镇负责认定、审核,兑现奖补。“在寿县,贫困户种植花卉、苗木及经果林1亩以上的,每亩补助2000元,每户最多补助不超过6000元。”寿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贫困户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苗木花卉)达标户数205户,711.43亩;水果产业达标户数305户,面积1019.65亩,涉及14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种植和经果林种植都得到2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扶贫补助。如张李乡郭园村种植板栗经乡验收,栽植面积300.1亩,带动贫困户109户328人,兑现补助资金6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0.55万元。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政府对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也的贫困户进行奖补。

贫困户参与“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热情不断激发,在“绿色银行”中不断尝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甜头。2016年—2018年,全市完成成片造林67153.7亩,累计发展林业特色种养业面积47420.1亩,完成林业产业扶贫投资4350.3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160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8人, 这座“绿色银行”不断释放脱贫活力,提升攻坚战斗力。

(通讯员 / 熊文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