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7月4日·滁州要闻及抗击疫情快报

1,7月3日最新情况 滁州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2020年7月3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地疑似病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截至7月3日24时,安徽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90例,治愈出院984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治愈出院1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人。尚在医学观察1人,累计医学观察29407人。

2020年7月3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0例,解除隔离0例。截至7月3日24时,全省无症状感染者均已解除医学观察。

来源:安徽省卫健委

2,陶明伦:细化防汛救灾措施 完成禁捕退捕任务

7月1日至2日,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宣传部部长陶明伦沿长江重要支流滁河、淮河下游干流高邮湖实地督导防汛救灾和禁捕退捕工作。督导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各项责任和措施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到位。

市委书记张祥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李宝君陪同督导。

督导强调,滁州市有大中型水库48座、小型水库1000多座,防汛任务艰巨繁重。要紧盯薄弱环节,加强巡查防守,加大查险除险工作力度,确保重大汛情期间河湖安澜、生命无恙;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灾情变化,细化工作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各项准备,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围绕“六无四清”目标要求,扎实做好禁捕退捕工作,全面查清渔民底数、渔船底数、渔网底数,建立捕捞、运输、销售、餐饮“一条龙”的治理链条,构建常态长效的监管机制,做到应禁全禁、应退全退,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来源:滁州日报

3,滁州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保障标准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

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滁政〔2014〕51号)等精神,市政府决定,自2020年7月起将全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28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标施保,做到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28日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提高全市特困人员保障标准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健全我市特困供养救助体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102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将全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900元,其中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和640元。

将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250元,其中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950元和900元。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别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15%和20%。新的保障标准从2020年7月执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新的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28日

4,滁州市卫健委发布7月传染病疫情提醒

记者从滁州市卫健委获悉,7月,温度逐渐上升,天气日趋炎热,蚊虫活动日益频繁,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近期,新冠肺炎在部分省市出现聚集性疫情,本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原则,我们仍需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工作。在此,滁州市卫健委提醒您,应注意预防以下几种传染病:

0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等。

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的通风换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密切关注发热、咳嗽,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0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传播途径:蜱虫可能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人后,导致病毒进入人体而发病,直接接触危重患者或带毒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也可传播。

临床表现: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疼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预防措施: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做到“五紧”,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虫;裸露的皮肤涂抹趋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03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临床表现:发热,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尤其是有东南亚、南美国家旅居史的患者,应及时告知接诊医生。

预防措施:清除蚊虫孳生地,如倾倒积水,改善环境等;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香液、蚊帐、纱门、纱窗,涂抹蚊虫趋避剂等。

0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等。

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性发热为主。

预防措施:可以接种疫苗(可预防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加强幼儿、儿童卫生意识;做好儿童常用玩具以及学校等集体场所的消毒工作;患病儿童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等。

05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其它感性性腹泻病等。

传播途径:经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来源: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5,截至5月底 滁州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2.64亿元

今年以来,滁州市出台《关于应对疫情支持房地产和建筑企业发展的通知》,在有序恢复商品房销售、减轻企业资金负担、适度放宽预售条件等6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提供支持。截至5月底,滁州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2.64亿元,同比增长2.2%。

来源: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6,滁州体育馆对应届高考、中考生免费开放

记者从滁州市教体局获悉,为让广大考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健康的假期,滁州体育馆现面向2020届高考、中考考生实行免费开放。

一、免费开放区域1、体育馆室内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地(指定场地);2、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乒乓球馆、健身房)。

二、免费开放时间2020年7月10日至8月31日每天上午8:00—11:30

三、免费开放期间注意事项1、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原件登记后,再进行疫情防控核验,即:扫安康码、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实名健康登记后,方可进入体育馆。2、在此期间,体育馆如遇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或维修将提前通知暂停对外开放。3、场馆不提供个人器材出租服务,请自备个人运动器材。4、请考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注意安全,因运动出现意外伤害等情况,本馆不承担任何责任。5、请自觉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馆内工作人员管理,爱护场馆内的一切设施,如因人为损坏将追究经济赔偿责任。

来源: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7,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荣获“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

近日,中国林场协会颁布“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名单,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获得“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

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13.37万亩,森林蓄积量69.9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7.6%,是集国有林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来源: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8,涉及金额超10亿 滁州破获一起特大地下钱庄案

记者从滁州公安部门获悉,近日,在公安部经侦局和安徽省公安厅的直接领导指挥下,滁州、来安两级公安机关协同作战,一举破获“4.26”特大地下钱庄案,这是安徽省今年以来破获的首起利用“第四方”支付平台从事非法资金支付结算的特大地下钱庄案件,也是滁州历史以来首次。该案犯罪网络涉及安徽、四川、山西、河南等8省市,资金交易量10亿余元,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扣押手机72部、电脑40台、银行卡100余张。

2020年初,安徽来安警方对一滁州籍人员买卖银行卡线索情况进行研判和扩线经营,发现一个非法从事网络资金支付结算地下钱庄犯罪团伙线索。

4月26日,滁州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并由来安县局立案侦查,专案组先后调取数百万条资金数据进行穿透分析,关联出六十余个疑似涉案人员的身份信息。经研判分析工作,专案组最终发现一个盘踞在四川成都、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等地从事地下钱庄犯罪的团伙,该团伙租用境外服务器在国内网站上搭建非法资金结算平台,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上游犯罪漂白和转移“黑灰”资金。

2020年5月中旬,该案上报公安部经侦局提请发起“歼击20”打击地下钱庄专项行动云端集群战役,5月21日,公安部经侦局部署安徽、四川、河南、上海、广西等8省市公安机关开展同步打击行动。

5月22日,在滁州市公安局的统一指挥,来安警方组织警力赴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协同当地公安机关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抓获了以支付宝收款二维码为接受资金起点的“码商”犯罪团伙头目史某(男,38岁,河南省三门峡人),以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为资金中转提供服务的平台负责人徐某(男,40岁,河南省三门峡人),为网络赌博等“黑灰”资金提供“秒接”盘口的犯罪团伙头目唐某龙(男,33岁,四川成都人)等14名犯罪嫌疑人。

截至目前,在来安县公安局抓获的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中,5名嫌疑人被依法批准逮捕、另外2人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外,通过发起云端集群战役,陕西、四川、河南三地警方共抓获7人,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来源: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