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以一叶之力 催生满树繁花 ——记宿州市第十二小学教育集团校特级教师陈德峰

人物小传  陈德峰,男, 196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现任宿州市第十二小学教育集团浍水路校区执行校长,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省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系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省级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多次应邀赴上海、杭州、武汉、徐州等地授课、讲学,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教育文汇》刊发长篇专访介绍其业绩,先后多次主持国家、省级课题,均圆满结题。

以身作则  做学生成长的榜样

陈德峰


从教以来,陈德峰始终秉承“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柔软起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工作中,陈德峰主张教育学生应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渗透,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感染、影响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多给学生一些一生难忘的东西,让学生永远记住你,经常梦见你。陈德峰认为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做人。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理应成为一片净土。小学生模仿性强,不喜欢说教。陈德峰要求教师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在学校里只要发现教室、走廊、校园内有纸屑,总会弯腰捡起。

上有阳光,下有希望。全校师生在陈德峰的影响下,养成了见到果皮、纸屑就捡的好习惯。在要求教师上公开课时,陈德峰首先对全校教师上观摩课,每学期至少上两节,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名执行校长,不敢啃硬骨头,不能令人信服。” 陈德峰经常这样说。为挑战自我,上课内容由老师来定,越是难上的课型他越上。大课间时,他同师生一起跑操;阅览室内,他同师生一起共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师生。

陈德峰经常在升旗仪式上表扬老师的善举,如某某老师为抗击疫情捐款、某某老师主动去医院捐献骨髓,让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起来,学生自然会效仿教师的言行,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坚持阅读  书香气息满溢校园


1986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陈德峰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他坚持边教学边研究,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学校订的学术期刊,他每期必读。眼前一本书,手边摊开笔记本,随手记点什么是陈德峰多年的习惯。每到外地出差,他首先要去的是新华书店,遇到喜欢的书籍,总要买回来细细品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还要读文学名著、哲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陈德峰说,为了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还要读儿童文学,书读多了,心胸自然开阔、敞亮,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陈德峰经常这样说。他自己坚持读书,也要求老师、学生读书。在他主持校区工作后,率先建立了教师、学生阅览室,要求师生每天至少阅读一小时。为解决书籍短缺问题,他与宿州市图书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经常带领师生去图书管参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都办理了借书证,学校的师生成了宿州市图书馆的“常客”。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陈德峰经常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举办读书讲座。确立“故事育人”的办学理念,把“阅读经典,明德至善”作为校训,每学期都要举办讲寓言、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比赛,学生亲切地称学校是“流淌故事的校园”。

悉心指导 促进教学教研发展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陈德峰先后主持了国家级课题《作文三步法训练》、省级课题《作文双轨教学研究》,均已圆满结题。为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主编了《小学生古诗文经典诵读》一书,供全校学生诵读。

陈德峰先后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语文教学通讯》等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的《学生,我心中的上帝》一文,在全国“教师师德故事”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他先后受邀赴上海、杭州、武汉、徐州等地授课、讲座,多年来一直担任市、区教师培训首席讲师,每年寒暑假都要为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 2012年7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在自主发展的同时,陈德峰非常注重对身边教师的引领。以学校“魅力星期五”教研活动为平台,每周五下午放学后,组织学校骨干教师通过看教学录像、举办专题讲座等开展系列活动。为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他身先士卒上示范课,经常跟踪听课,听后及时指出存在的不足。

记者了解到,陈德峰为了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选,连续听了该老师13次试教,本校的班级试完了,就到别校去试教。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这位仅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获得市级优质课第一名的好成绩。

“每次试教后,陈老师总是用商量的语气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按他说的去做,教学效果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该老师激动地说。

在陈德峰的引领培育下,宿州市第十二小学一名教师被评为省第三届“教坛新星”,三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多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被评为省、市一等奖。

“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站在更高处,方能领略更美的风景。小学教育这座山,我已攀爬了34年,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摸索出诸多规律,然我不会停歇,愿以一叶之力,催生满树繁花。”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郭强 黄元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