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族吹打音乐会在肥举行 隋景山多次登台献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隋景山《安徽民间吹打乐研究》成果展示暨安徽民族吹打音乐会,日前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厅举行。

本次演出由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主办,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承办。既然是吹打音乐会,吹便是灵魂,金色的唢呐和古老的笙成为本场演出最大的看点,演出用最喜庆的器乐形式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值得一提的是,以隋兰魁、刘凤鸣、张连升为代表的安徽唢呐三大流派,在本场演出中都有展现,隋兰魁的儿子、我国首位唢呐硕士学位获得者隋景山本人也多次登台献艺。唢呐、笙、闷子配合各种民乐器,部分节目辅以少量西洋乐器,上至76岁的周学南教授,下至9岁小朋友,来自省内外的演奏者共同呈现了《扬琴调》《月舞》《百鸟朝凤》等精彩作品。民族管乐器在表现力和个性化的空间上和西方管乐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衍生发展出更具共性的加键唢呐。加键唢呐重奏《康定情歌》和《四小天鹅》是改革民乐器的一小步,但给民乐合奏带来巨大的空间。

著名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接受采访时表示:“民族民间音乐或者民间音乐,民族吹打乐的叫法就比较准确,今天演出吹笙的20多个,笙是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孔子就是吹笙的,曹操的诗里也有。”在他看来,民族吹打乐的美感和魅力是毋庸置疑的,而这场演出也同时展现出民族吹打乐器的更多可能性。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