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现代戏《姑溪谣》让当涂民歌融入黄梅调 吴琼主演再现少女灵气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作为献礼之作,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携手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创排了原创现代黄梅戏《姑溪谣》。该戏目前正在后期排练、打磨之中。记者13日采访吴琼及部分主创,听他们讲述了新作品在艺术上的新尝试。

故事扎根马鞍山当涂

吴琼介绍,《姑溪谣》的故事背景扎根马鞍山当涂,通过杨红缨这个百折不挠的当涂民歌传承者形象,小切口、大视角,礼赞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姑溪镇的巨大变化。从剧本创作到首次合成彩排已历时数年。

这部戏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故事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新四军在姑溪河一带打鬼子,音乐教员李队长夫妇将新生婴儿红缨托付给杨家后不幸双双牺牲。杨家将红缨当作自己亲生女儿,和自家女儿丹霞一起养大,教她们学唱民歌。红缨长大后,理解了民歌的意义,在爱情、亲情中做出了选择,她守护在姑溪河畔,采集姑溪民歌传承至今。

民歌之美与黄梅韵律的结合

2017年,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就携手吴琼曾推出大型原创黄梅戏《太白醉》,吴琼首次反串生角。该剧在全国巡演,还登陆了国家大剧院,受到戏迷们的强烈好评。《姑溪谣》是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与吴琼的再度合作,而且是业界公认最难的黄梅戏现代戏。

《姑溪谣》同样是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姑溪民歌贯穿于全剧始终。吴琼希望,当民歌之美与黄梅戏音乐结合,能迸发出巨大的艺术能量。《姑溪谣》的时间跨度长,讲述了杨红缨从18岁到60岁的生命历程。姐妹情、父母情、恋人情、民歌情,几条情感线在剧中交织,也极度考验演员的功底。

据吴琼介绍,除了自己担纲主演,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院长姜青在剧中饰演“杨父”,黄梅戏艺术家孙雪莲在剧中饰演杨红缨的妹妹丹霞。全剧集结了多位资深编剧、导演、作曲、舞美以及优秀黄梅戏演员。

主创团队:将这部戏打磨为精品

《姑溪谣》在创排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院长姜青告诉记者,《姑溪谣》在创排过程中,同样是角儿主打引领,同样是以吴琼为中心来进行的。《姑溪谣》用了两年的时间来慢慢磨,目前仍在听取专家与观众的意见,在不断修改中。“排一部大戏不容易,还是本着对黄梅戏的热爱、对家乡文化的挚爱之情来做这件事。”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姑溪谣》正式与观众见面尚且要等一段时间。但姜青表示,主创团队有信心,进一步将这部戏打磨为精品,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他也直言,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关注戏曲的人的支持,给民营戏曲院团以更多的支持。

吴琼:排练时常泣不成声

在《姑溪谣》中,59岁挑战了40年的跨度。“以现在的年纪演十八岁的小姑娘太难了。”但是热爱舞台的吴琼表示,台上的她身段轻盈眼神灵动,还是极具少女的灵气。

吴琼表示,《姑溪谣》的排练很艰苦,每天十多个小时。但支撑吴琼的,正是剧中这个人物。“杨红缨所打动我的地方,是她的伟大、她的牺牲、她的隐忍。她为了妹妹,让工作、让爱情,她对民歌的眷恋与传承。这个戏在情感上是浓了一些,但这也正是打动我的地方。”

吴琼表示,自己每次排练的时候都入戏很快,特别是叙述身世那场戏,常常泣不成声。“开始哭到唱不出词,这哪儿行。后来我就让自己哭,哭的时候来练习发声,这样在场上才能真正表现出来。”

吴琼透露,之前请过很多专家包括蒋建国、唐跃、李明都来看过彩排,现在也明确了“提炼经典唱段,淡化戏剧冲突,强化情绪构建”的思路。

工作之余,吴琼还开了抖音账号,目前已经有100多万粉丝。吴琼表示,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关注黄梅戏。“剧场演出一场就几百人看,视频平台的受众更广泛,而且平台上的年轻人更多,我就学会了怎么拍和怎么发。现在这110多万粉丝是我自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还挺有成就感。我的平台粉丝,年轻人占比也在提高。”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

编辑  许大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