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作家周大新长篇“封笔作”《洛城花落》出版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离婚冷静期来了,新民法典来了,面对婚姻难题,你的“婚商”够吗?记者19日了解到,茅奖作家周大新新书《洛城花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周大新长篇小说封笔之作,该作品写的就是中国版的“婚姻故事”,用“拟纪实”的手法,从一个媒人的角度,用四次离婚庭审的忠实记录,讲述一段婚姻故事中的风花雪月和一地鸡毛。

猜忌是婚姻关系中的幽灵

记者了解到,《洛城花落》男女主人公分别来自山东和河南,均毕业于985,通过相亲在北京相爱,奉子结婚。工作压力、买房压力、孩子教育、老人赡养……婚姻所有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下子冲到两个人面前。跟其他小说不同,这一次周大新关注的焦点是,考验婚姻的,从来不是现实困难本身,因为两个人的感情出了问题,现实雪上加霜。对婚姻来说,生活艰难远远不如互相猜忌更有杀伤力,“就像滚雪球,猜疑的幽灵发挥了神力,让婚姻中的一切都纠缠在一起,也让撕开面纱的婚姻露出了蓬头垢面的一面。”

周大新介绍,“洛城花落”的书名意象源自欧阳修名为《玉楼春》的诗,更多的人熟悉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其实接下来的几句更让人伤感: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以这样的意象结构书名,蕴含着爱情凋落,有情人分离的悲剧意味。这悲剧的核心,其实也暗含着女性成长的代价。”在“审判婚姻”的外表下,周大新想要探究原生家庭带给人的情感能力,探究在智商、情商、财商之外,“婚商”的问题。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认为:“《洛城花落》让人想到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这是一部中国人的情感教育小说。不是小说家要教育你,而是小说家用一个故事,带着我们每个人进行情感的自我教育。”

爱一直都在等待耐心浇灌

周大新借着两个人的婚姻,把笔墨延伸到历史上婚姻中的女性成长和男女平等问题等等,这些老问题在新的故事、新的人物形象刺激下,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颁布实施的《新婚姻法》,如今《新民法典》要颁布,“离婚冷静期”也成了热搜词,“家庭不是职场,不应该按丛林法则行事,而应该处处充满爱和安全感。或许,爱一直都在,只是慢慢被猜疑和抱怨遮上了眼睛。”

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湖光山色》开始,周大新以每三年一部长篇的节奏,扎扎实实地完成了一个矢志于“时代书记官”身份的作家的使命和责任。到这部《洛城花落》,周大新恰好完成了十部(十三卷)长篇小说。近些年的《曲终人在》《天黑得很慢》,更是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而周大新却突然选择用《洛城花落》为长篇小说写作“封笔”。周大新选择《洛城花落》结束自己长达四十年的长篇小说写作历程,他表示,写婚姻是为了写“爱”,这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也许婚姻不能确保幸福,爱却可以。婚姻像花,生活是土,我们时刻需要的,是爱的耐心浇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

编辑:陶娜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