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我不信世上会有君子国,这使我活得不矫情;我不信‘他人皆地狱’,这使我活得不狡猾。”著名作家梁晓声新书《我和我的命》由人文社出版,这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的首部长篇,也堪称《人世间》2.0版。梁晓声表示,自己的写作,是努力为“人”的尊严刻下最伟岸的身影。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盛赞“伦理现实主义”
小说主人公“我”是80后,出生在贵州山区,因是女孩儿被父母遗弃,不料却因祸得福,从农家到了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后,“我”无法承受养母去世、养父要再婚、亲姐姐、姐夫接二连三地亲情“胁迫”,从大学退学,到深圳摸爬滚打,却无意中成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在深圳找到了爱情,收获了友情,感悟到了亲情,然而,命运却要“我”交出不到四十岁的生命……与此同时,原生家庭的亲情绑架从未停止,生活在底层的亲人对她提出各种要求,血缘带来的责任让她把自己变成了“责任天使”。
这种基于家庭伦理和亲情伦理的现实关怀,被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命名为“伦理现实主义”,他认为,梁晓声是中国当代文坛少有的,致力于书写平民的正道沧桑的作家。而他的“正道”扎根于中国的伦理,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和时代变迁。
提问者梁晓声的“三命”追问
梁晓声表示,小说中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原生家庭给的,叫“天命”;二是由自己生活经历决定的,叫“实命”;三是文化给的,叫“自修命”。人的总和显然与这三命有密切的关系。梁晓声也在书中用几个女性的命运,不断向读者发问:你信命吗?原生家庭是“命”吗?血缘亲情是“命”吗?你相信奋斗能够改变命运吗?个人奋斗到底是为了成功,还是为了每天都过得充实?我们该怎么安放自己,才叫与命运和解?如果注定一生平凡,我们该怎么办?
除了责任和社会关系,《我和我的命》的另外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女性成长话题。“无论女性在家庭成长和社会成长中遇到什么障碍,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尊严,不要忘了责任。”敏锐的问题意识、探究本质的思考精神和一直面对青年一代的读者意识,是梁晓声所有写作的最鲜明的特点,也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特点。梁晓声表示,自己总是在小说中写普通人与时代的关系,他也总是希望能够在波谲云诡的时代变迁中为“人”的尊严刻下最伟岸的身影,能在让人欲说还休的情感羁绊中为“人”的复杂性绘出最斑驳的印记,能够展现“人”的思想对现实的鲜活回应。在李敬泽看来,对文学创作来说,真正的难度所在是:这些年来,文学解构伦理是容易的,而建构,太难。梁晓声迎难而上,保持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善好的想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记者蒋楠楠
编辑 张大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