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尾巴,搞笑的《美国派》在说美国高中生毕业派对上不可告人的秘密,2013年刘杰导演和彼时青涩的董子健在《青春派》里聊到了中国高中生的现实一种,大家看了都很激动,觉得是进步。这几年,青春片层出不穷,但多半把背景设置在大学,相比较而言讲故事更安全,当然也零星有一些校园霸凌的暗色系温暖故事,因为“真实”的名号备受肯定。
真实是个过于虚幻的难以驾驭的词汇,多数人也只敢说努力逼近真实,但是《盛夏未来》因为开场就是竖屏的短视频展现和蓝牙耳机,以及高中生旺盛的生命力,立刻被冠以真实的荣誉。好像听一首歌,蓝牙传输比有线传输更加高保真,真实的衰减和损耗会因此更小,这个恐怕确实要两说。
因为我们可能不自知一件事,就是我们看到的娱乐性很强的“别人的高中生活”,是不是因为看上去如此不羁就让你觉得是另一种真实。譬如:美国高中生的老师可能都是外星人,欧洲高中生都在游历四方,日本和韩国高中生都在经历火山高校那样的社团群殴和各种诡异事件。起码我看《垫底辣妹》里的日本小姐姐,为了考个好大学,补习班上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青春期荷尔蒙开一道小口子,哪怕是有点变形的表现,毕竟还是那个年纪的味道和风味:学生更直接和更勇敢地表达,老师在把你家长喊来的传统和更人性化的当下表达之间徘徊,所有的同学都在夸张地起哄,同样饱受情感折磨的爹妈真的会颠覆性地认识到一些生命的密码,当然还有很重要的新媒介的介入,更多时代感的内容的加持,起码让盛夏时光在100分钟里停留在2020年代。这些都是《盛夏未来》努力经营的场面,并且可想而知,很多部分,最多只能称之为“心理真实”的情节和场景,会引发争议。
争议是,哪有这么嚣张的直播私奔的学生,哪有这样奔放自由的学霸,哪有这么会聊天又好像很开明的女班主任,哪有演技这么好的亲爹和亲妈。然而剔除情节可信度上的争议,辩论双方最终又可能在某些情感上达成共识:原生家庭确实纷乱不已一言难尽,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你喜欢一个人而那个人不喜欢你的现实。每个人最后都要在灿烂的悲伤记忆里,努力笑话过去面对未来。
吴磊真的帅啊,少年感也很强,张子枫还是很会哭,确实有灵气。电影总体还是轻松搞笑的,总体上确实需要放松心态,去满足自己内心的真实,起码是想象过的或者渴望过的另一种青春——就像新媒介的广泛介入,并且所幸没有让人觉得太跳戏太刻意。当然绝对不能鼓励学生谈恋爱和去夜场,但是去个户外音乐节是没什么毛病的,放松心态接受催眠,进入无伤大雅的虚拟现实。电影绝大部分时候毕竟不是现实,它只是造梦的机器。陈正道对这个题材的微妙审查尺度的把握火候精到,至于导演是否夹带了私货还聊了点别的,我们还在盛夏,就先把问题交给未来吧。
不要锁死结局,一部开放式结尾的电影,何时何地,总归是个不赖的选择。只要心中藏着一个夏天,青春就从未结束。
蒋楠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