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语】别老想着“瞒天过海”

某种意义上说,泰国这个地方确实是中国电影的福地,以前它是中国喜剧电影的福地,后来成了陈思诚的福地。《泰囧》之后有《误杀》,我心下琢磨,泰国朋友也不开心了,你把一个反映印度社会问题的电影拿到泰国来拍,是不是有点......所以,《误杀2》不仅没有再拿印度电影故事,也没有去泰国拍,然而本质呢,并没有变,《误杀》一帮人,悄悄拿了一个2002年的美国故事,虚构了一个东南亚的“新曼”来拍。

一个词,掩耳盗铃,还是翻拍。

都什么年代了,中国影迷还那么好忽悠吗?

先说个前提,所谓翻拍这件事。这几年国产电影翻拍挺多的,全世界找故事来重拍,但像模像样的真的没几部,《误杀》算非常好了,因为故事真的太牛了。但如果你真的先看过印度版的《误杀瞒天记》,就会意识到《误杀》算个屁,这部电影最夺目的光环就是这个故事。什么肖央的演技,导演的把控,没有这个起飞的故事,一切都不存在,因为印度原版已经堪称完美。

我觉得陈思诚和“误杀”团队太投机了。知道《误杀2》有一个美国故事,我已经警告我媳妇这电影估计够呛,因为很明显你能感觉到,“误杀”貌似要展开一个宇宙,这个没有让你想到陈思诚干的另一件事吗?他信誓旦旦要打造一个“唐探”宇宙,但是《唐探3》大家也都看到了,噱头足够多,但是他自己也不好意思拍下一部“唐探”了。而隐隐约约的“误杀”宇宙,还和翻拍这个词纠缠不清。

上面说的是姿态问题。

再说两句动机问题。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初《误杀》有安徽资金,虽然是影视制作门外汉,但因为确实看过《误杀瞒天记》,觉得底子太好了,而且当时传言是正当红的陈思诚执导,所以也给出了跟投的建议。换句话说,面对丹泽尔华盛顿的《迫在眉梢》和一部非常成功的《误杀》,资本的天性实在没有理由不再收割一把,因为这个题材和这个时机。

之所以反感,是因为,这个电影不是站着把钱挣了,是想躺着把钱挣了。说的这么酸,哈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电影太投机了,观感不适。事实情况是,这部电影确实把《迫在眉梢》这部19年前的电影带红了,一瞬间成了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的冷门佳作,但是这个原版电影在北美已经口碑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然而挑来挑去,团队还是选了这个有话题有噱头的电影,知道中国观众喜欢这个题材。然而,咱们回头想想,这电影的故事核心,跟“误杀”这个主题有什么关系?

原版《迫在眉梢》的故事,也只是《阳光劫匪》+《热天午后》。真的和“误杀”这个词没有半点关系。找来一部资质平平和主题不挨着的冷门,《误杀2》做了更让人观感不适的事情:让冲突更剧烈,让反转根本停不下来。这听起来好像是对观众负责,但是实际情况是,原版故事其实已经有点不切实际了,你现在再让个身为编剧的失业编剧父亲为了救儿子开那么大脑洞,而且智商迅速飙升,合适吗?相信你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编剧的这种不停强制反转,以及对于黑幕的浓墨重彩的渲染,是一种观众口味上的刻意迎合。美版没敢换的心,中国版最后都给换了。所做的改编,就为了煽情和带节奏。2021年了,居然还敢用孩子的奖牌挡住了狙击步子弹这种烂桥段!还是两个字:投机。真的机关算尽。

但是大前提是错的啊。

中国电影已经沦落到要批量购买海外电影版权的地步了吗?两部“误杀”没有一个原创故事,这么干真的合适吗?虽然你可以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只是闻道有先后云云,但是不是把拍电影这件事情想得太轻松了吧。斯科塞斯买了《无间道》的版权,难道只拍了一部警匪片吗?那还是斯科塞斯的“史诗风格”啊。

翻拍怎么可能是出路呢?还连着翻两部,太招摇过市了。举个例子,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时候,有个有名的出版社邀请到阿特伍德、尤•奈斯博等一票著名作家把莎翁名作移植到当下背景,试图让经典焕发生命力。但是结果,着实有点吃力不讨好。何况,《迫在眉梢》也不算什么上乘之作,和2003年的奥斯卡奖也没啥关系。

还好豆瓣开分6.0分。

我就放心了。说句不争气的话,《误杀2》两天卖两亿多,作为观众也有责任。老为这种电影买票,确实是在滋长不正之风。(蒋楠楠)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