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来链接,刘德华又开始线上云开唱,哥几个感慨了一番:林子祥还是挺有腔调的。我已经尽量不刷短视频了,我也跟儿子说好电影还是要去看完整版。我儿子问我什么叫好电影,我说就是这些Up主没法剪成小视频哪怕三段论的。但没有他们剪不出来的浓缩版。
刘德华是一个浓缩版,香港地区乃至华语娱乐圈的浓缩版。除了隐婚,好像没有任何负面新闻,而且你都不能说隐婚是负面新闻。61岁,被架在“天王巨星”的大烤炉和聚光灯下,在被要求和自律之间盘旋。一贯的,不给打赏,这是天王和网红最后的较量。
我刚工作第一年,编辑姐姐给我个华语电影传媒大奖邀请函,时间早春坐标广州,我穿着毛衣皮夹克差点热晕在机场,第一次作为娱记见到刘德华,远眺了几眼,始终面带微笑,无感。大学时说《阿虎》的噱头是一百部电影,但刘德华的演技也谈不上“百步穿杨”,《无间道》好,但更多是编剧好和梁朝伟好。那时候我有个刻板印象,说到演戏,没有了杜琪峰的刘德华,只是一个流量明星。
当然那次采访电脑还坏了,诸事不顺,回来以后发现自己的级别不能坐飞机,领导拉着我走到地图旁边指出了合肥通往广州的火车路线,当然最后还是体面地给我报销了,比心。不记得采访路上见过几次刘德华,在上海采访《桃姐》合了影,刘德华投的《疯狂的石头》、《桃姐》和许鞍华都不错。瘦,吃素,彬彬有礼,而且你知道,我好歹一米八。
鹰钩鼻的刘德华唱歌没话讲,我高三那年最憋着的时候,送走了一个参加春季高考的复读大哥,大哥临走带着我们吃了顿饭骂了局娘,酒桌上留一下一句“作为男人,不努力,那就是一条狗”,然后一群人在淮南唯一一座立交桥下面的露天KTV,两块钱点了一首《忘情水》,从那以后,大伙相忘于江湖,尔来二十有二年矣。
人们很容易忘记,很容易相忘于江湖。
一直不离不弃,一直没有被忘记的,是刘德华。多年以后,不变的是笑容的刘德华,不变的是华仔的称呼,那天直播,我发现华仔后面加了个哥,“华仔哥”,这称呼让我想到《小兵张嘎》里的“老罗叔”——虽然童心未泯依然还有神剧影子,称呼里总隐约着莫名的想法的叠加和摇摆。到底是仔还是哥,除了面对林子祥为代表的群体,哥和仔,在公元2022年,确实都不妥帖了。
李好的“华仔哥”,甚至引发了网友的怒斥。也不知道这愤怒的缘由,是哪里冒犯了一个确实60出头的优秀艺人。难道现在流量明星最大的问题之一不就是被包装得过于人设完美了吗?红了40多年的刘德华,还不能接受自己的年纪吗?
我是觉得刘德华还是有焦虑的,他的焦虑不在唱歌上,而是表演上,虽然也拿了几次金像金马,但刘德华显然还想留下一些更有份量的角色,所以他现在接戏越来越有追求了,虽然《失孤》其实眼光还是有点问题。德艺双馨已经不是问题,在“留得住”这个焦虑上,刘德华和冯小刚真有点像,这是我个人的猜测。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么刘德华对岁月的认识应该是不用过激的粉丝担忧的,也正是因为时光匆匆的脚步,敦促着这个华语娱乐圈的传奇,想要更有说服力的作品,说不定“华仔哥”看过伊斯特伍德老而弥坚的所有作品。不去渲染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终于把梦实现,他已经走得很远,他还想走得更远,不断失望,不断希望,这才是瘦削的“华仔哥”最迷人的地方——
累,也不说累。(蒋楠楠)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